作为销售管理者,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团队内部因为抢单陷入内耗。客户资源争夺、业绩归属模糊、团队信任危机……看似是单次冲突,实则暴露了管理体系的深层漏洞。处理抢单问题,绝不能止步于“灭火”,更要挖掘病灶、重构规则。以下从实战角度,分享我的管理思考。
一、抢单的本质:不是人品问题,而是制度缺陷
下属争抢客户时,许多管理者第一反应是批评员工“格局小”“吃相难看”,甚至有些管理者默许“抢单即能力”,用“结果正确”掩盖流程之恶,人性本就趋利避害,问题的核心往往在于:
考核机制单一:过度强调个人签单额,忽视团队协作贡献;
客户归属模糊:未明确划分跟单权责,导致“撞单”时互相推诿;
资源分配不均:头部销售垄断优质资源,新人被迫“虎口夺食”。
案例:某公司2名销售为争夺项目订单互相拆台,甚至向客户承诺更低折扣。调查后发现,公司规定“谁签约算谁业绩”,但该客户由新人前期铺垫半年,老销售仅因一次饭局介入抢功。最终,不仅订单流失,团队士气也严重受损。
二、治标:建立“规则红线”,化解冲突
“人性可以引导,却不可考验。” 当抢单矛盾爆发时,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不是指责员工“越界”,而是反思规则是否给足了“不越界”的理由。制度缺位的团队,好人会被逼成“坏人”,勤恳者因寒心而摆烂,投机者因放纵而猖狂。止血的第一步,是用清晰的规则划出底线、堵住漏洞,让所有人知道“什么不可为”,以及“越界后要付出什么代价”。
1. 客户归属制度化
首次接触原则:以系统报备时间为准,先登记客户信息者拥有优先跟进权;
行业/区域划片:按销售特长分配客户池,减少交叉竞争(例:A负责华东制造业,B对接华北教育行业);
休眠客户释放:超45天未跟进的客户自动释放,避免资源闲置。
2. 考核权重调整
个人业绩占比≤70%,剩余30%与团队目标达成率、新人带教评分挂钩;
设立“协作奖金”,鼓励跨部门配合(例:技术支持协助签单可分得业绩提成)。
3. 冲突仲裁流程
设立争议上报通道,由直属主管在24小时内裁决;
裁决需参考客户意愿(如客户明确指定对接人则优先尊重)、历史跟进记录等客观证据;
对恶意抢单者公开通报,扣除当月协作积分。
三、治本:从“狼性竞争”到“共生协作”
规则只能约束行为,文化才能改变思维。管理者需在团队中植入三大基因:
1. 利他共赢的协作观
例会分享“互助成单”案例:老销售帮新人谈技术方案拿下订单,两人按贡献分配业绩;
推行“师徒制”,师傅带徒弟出单可获长期分成,培养传承意识。
2. 客户服务的长期主义
引导销售关注客户生命周期价值,而非单次成交:“抢来的客户留不住,深耕行业才能持续变现”;
将续约率、转介绍率纳入考核,倒逼销售提升服务品质。
3. 管理者的角色升维
从“裁判”变为“教练”:减少对具体订单的干预,重点培养团队协作方法和行业深耕能力;
从“盯人”变为“建系统”:通过CRM工具监控客户跟进轨迹,用数据辅助决策,减少人为纠纷。
四、延伸思考:销售团队管理的三个底层逻辑
1.“分蛋糕”不如“做蛋糕”:恶性竞争源于资源有限,管理者需带领团队开拓新市场、新客户,从增量中找机会。
2.短期激励与长期价值平衡:提成制度刺激短期爆发,但股权激励、职级晋升等长效机制才能留住核心人才。
3.容忍良性竞争,消灭零和博弈:鼓励销售比拼专业能力与服务深度,而非相互拆台。
结语
抢单冲突是团队管理的“压力测试”,处理得当反而能成为优化制度的契机。销售管理的终极目标,不是让每个人单打独斗成为英雄,而是把团队变成一台精密协作的“战车”——规则清晰、各司其职、火力集中。当管理者建立起“制度堵漏洞、文化促共赢”的双重防线,团队才能真正从内耗走向共生。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