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克什米尔山谷的帕哈甘姆(Pahalgam)小镇突遭恐怖袭击,26名平民惨烈遇难。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军发起代号“Operation Sindoor”(“辛度行动”)的跨境精确打击,导弹划破夜空,摧毁了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的9处武装据点,其中包括圣战组织穆罕默德军(JeM)在巴哈瓦尔布尔的训练营。
就在硝烟升腾之际,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激烈的战争也已打响——信息与舆论的“认知战”在印巴两国全面蔓延。
双方几乎同时将社交媒体、新闻媒体乃至新兴的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悉数武器化,誓要操控国内外公众对冲突的理解和情感。
这场围绕社交媒体操控、虚假信息传播、国际媒体战、国内舆论引导、AI生成内容和网络水军等领域展开的无形较量,正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容忽视的第二战场。
社交媒体操控:角力的前沿阵地
帕哈甘姆惨案发生后的第二天,巴基斯坦的社交平台上风云突变。
仅仅4月23日至24日两天内,超过1000个新注册的X平台(原推特)账号集中涌现,密集发布与克什米尔相关的内容,内容充斥针对印度的谣言、移花接木的旧影像,以及反印情绪的夸张言论。
诸如“#KashmirBleeds”(克什米尔流血)、“#StandWithKashmir”等标签在巴基斯坦网络空间急速发酵,一度攀上热搜榜顶端。
调查发现,这些帖文大部分由地理位置显示为巴基斯坦的账号在极短时间内集体发出,带有明显的人为操控痕迹。
分析发现这种大批量注册虚假账号并发动话题攻势的手法,目的是在第一时间塑造对己方有利的单方面叙事,都为本国争取舆论先机。
与之相对,印度方面同样不甘示弱地动员社交媒体为己所用。执政的印度人民党(BJP)早在社媒兴起之初便建立了庞大的“信息技术单元”(IT Cell),网罗数千名专职人员和约15万名线上志愿者,活跃于成千上万个WhatsApp群组和各大平台,源源不断地输出有利于印度政府的论调。
在此次冲突中,许多亲印账号在X平台上狂热转发官方消息,炒作诸如“#SindoorServesJustice”等爱国标签,极力宣扬印军跨境打击的正当性。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的数字通信部门也严密监控网络舆情,及时辟谣不实信息。印度新闻局的事实核查小组在行动伊始便昼夜运转,应对网上激增的谣言举报。
一位印方官员直言,巴方账号的策略很简单:以极快速度、大规模地向信息空间注入虚假内容,让真相淹没在汪洋谎言之中。
由此可见,无论是主动发动信息攻势,还是被动防守舆论战,双方都已将社交媒体视作必须夺取和守住的战略高地。
虚假信息传播:谣言武器化
“谎言打着真相的幌子在两国间横飞。”
这句话生动描绘了当前冲突中的信息环境。印度于5月7日对巴基斯坦发动报复性空袭后,巴方舆论场立刻涌现出大量未经证实的夸大战报。
巴国防部长胡瓦贾·阿西夫一度声称在印军突袭中俘获了印度士兵,但不久便被迫收回说法,承认并无印军被擒。
社交媒体上还热传一张据称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照片,实际上却是2021年印度旁遮普邦一架米格-21坠毁事故的旧影像,与当下冲突毫无关联,且经独立核查迅速被揭穿。
这些耸人听闻的假消息显然意在塑造巴军大获全胜的形象,提振己方士气,并转移国内民众对真实战果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还有假冒印度军官身份的社交账号在网上散布耸人听闻的“战报”,谎称巴基斯坦已成功打击印度境内多个目标甚至摧毁重要军事基地。
尽管这些谣言毫无凭据,却在短时间内引发轰动,所幸被独立专家和印度官方及时辟谣(实际上网传的视频等证据均属旧闻,与当前冲突无关)。
但即便如此,巴方精心炮制的一系列“不实战果”在最初阶段仍抢占了舆论高地,制造出短暂的混乱和心理震慑。
需要指出的是,印度方面同样存在以讹传讹和夸大其词的情况。帕哈甘姆恐袭发生后,印度社交媒体上一度充斥着渲染血腥与仇恨的内容,一些主流媒体甚至播放了并非真实遇难者的视频和图像。
法国24电视台的调查节目揭露,案发后印度网络上疯传的若干“惨案现场”照片竟是由AI算法生成的伪造影像——画面中遇难者遗体残缺不全、光影错乱,有些人脸处甚至出现了AI软件的水印。
另有一段令无数人落泪的“遇难情侣生前最后共舞”视频也被证实与此次袭击毫无关联——视频中的一对男女其实是健在的印度夫妇,他们不得不公开澄清:“我们并未遇难,请停止用我们的影像消费民族主义。”
虽然这些不实影像最终被戳穿,但在最初以悲情基调反复播出时,它们已成功点燃了印度公众的愤怒和复仇之火。可见在认知战中,虚假信息已成为双方频繁动用的武器,通过伪造战果、篡改事实来影响民心向背。
国际媒体战:争夺道义制高点
印巴双方深知国际舆论的重要性,因此把战场延伸到全球媒体和外交言论空间,力求在世界舆论中占据道义制高点。印度曾被揭露暗中操控庞大的国际舆论网络来抹黑巴基斯坦。
回到当前冲突,印度正积极向国际社会宣扬其军事行动的正当性,强调此次打击针对恐怖主义威胁,属于自卫范畴。就连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也在社交平台上公开为印度站台,称“印度打击恐怖基础设施是正当之举,绝不能让恐怖分子逍遥法外”,并强调任何国家都不应允许恐怖分子利用其领土发动袭击。
同时,英国外交大臣也呼吁印巴双方克制,重申英方谴责恐怖袭击的立场。显然,印度试图将这次军事行动塑造成国际反恐斗争的一环,以争取欧美国家的理解甚至支持。
相较而言,巴基斯坦在国际媒体战中采取的策略侧重于突出人道主义关切和地区安全风险,博取同情并向印度施压。一方面,巴外交部门计划在联合国安理会以及YSL合作组织(OIC)等多边场合积极提出抗议,指责印度的跨境打击侵犯主权、危及南亚稳定,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调停。
另一方面,巴方借助友好国家和国际媒体为自己发声。此外,巴基斯坦充分利用独立调查媒体来反制印度的舆论攻势。法国24电视台“真相或假象”栏目曝光印度国内宣传中使用AI假照片的消息后,巴基斯坦官员和媒体迅速转发相关报道,质疑印度政府和媒体靠造假反巴情绪,试图削弱印方在道义上的可信度。
总的来看,国际舆论战线上呈现出印方努力塑造“反恐正义使者”形象、巴方打造“无辜受害者”形象的格局。双方都企图借国际舆论之手向对手施压:印度寻求国际默许以便放手强硬行动,而巴基斯坦则争取道义支持来限制印度的军事和外交选择。
相关资料:5.7印巴冲突中的认知战分析(资料编码250508248,22页,8076字),已分享至情报读书会知识星球,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