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网信郑州】公众号发文称,某公司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引发网络安全事件,依据《网络安全法》责令整改,给予警告,并罚款三万元。
从通报的情况来看,境外不法分子并未使用特别高明或复杂的攻击技术,而是利用了目标系统本身存在的基础性网络安全漏洞。这些问题包括:部分系统未开启日志记录功能、防火墙未禁用高危端口、账户未进行重命名、系统存在未及时修复的漏洞、数据库未加密、应用程序版本过低等9项基础安全隐患。这些安全漏洞本应在日常运维和管理中被识别和处置,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暴露出该公司在网络安全基础工作上的严重缺失,以及对网络安全风险的意识淡薄。
一、提高公司人员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职责,更是全员参与的系统性工程。无论是运维人员未定期更新系统补丁,还是开发人员未遵循安全编码规范,甚至是普通员工点击了钓鱼邮件的链接,都可能为攻击者打开一道通向系统内部的大门。因此,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网络安全培训,普及基础安全知识,如密码管理、社工防范、安全操作规范等。同时,通过定期组织模拟钓鱼邮件测试、安全意识问卷调查、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与应急响应能力,使安全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二、严格按照等保2.0要求做好合规建设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保2.0)是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制度之一。等保2.0在继承等保1.0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引入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控制等新技术背景下的安全要求。企业应严格按照等保2.0的要求,围绕“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六大方面,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落实“定级备案、风险评估、整改加固、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将等保要求真正融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日常管理中。
三、重视网络安全运营,强化安全验证机制
网络安全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投入与动态响应的运营过程。企业应构建安全运营体系,持续开展基线核查、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和攻防演练。通过基线核查,可以发现系统配置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通过漏洞扫描,能及时识别系统和应用中的高危漏洞;通过渗透测试,可以模拟攻击者视角对系统进行“体检”;通过攻防演练,检验安全团队的实战能力和响应效率。这些工作需要常态化开展,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和责任机制,做到“发现问题-整改闭环-验证优化”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总之,网络安全的基础防护工作是抵御网络攻击的第一道防线,是构建可信数字环境的基石。此次事件的发生再次为企业敲响警钟,安全无小事,失守往往源于细节的疏漏。企业应从人、制度、技术三个层面全面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将“安全优先”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业务流程之中,切实提升整体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目前兰花豆说网络安全已经开通5群,欢迎广大网络安全从业者进群指导交流。
更多知识分享在星球,包括技术标准、产品资料等,适合产品经理、售前工程师获取行业资料。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