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怀俄明的黄土撬开地壳,第一捧含稀土的煤炭在阳光下微微发光,现场锣鼓喧天——这是美国70年来首度新开稀土矿,也是全球供应链震荡的序幕。
美国欲借“Brook矿”一跃,摘掉「被东大卡脖子」的帽子;而东大则悄然甩出“出口管制+技术封锁”的组合拳,誓言捍卫最后的“料王”地位。
part1
合金背后的权力密码:
稀土为何是“战略燃料”?
表面上,它不过是一堆不起眼的铈、镧、钕、镨……金属颗粒;却是核潜艇驱动器的脉搏、风力涡轮的呼吸、电动涡轮增程器的心跳。无人机的机翼、激光武器的核心、5G天线的骨架,都离不开它。
没有它,现代军工高精尖岂能呼之即来?风电、光伏一夜普及?电动汽车成为可能?都要靠它。
而拥有它,就等于握住了未来高铁道轨上的“胆识权”:谁控制了稀土供应链,谁就把握了下游产业的生死开关。
美国自救:从“山坡露天矿”到“矿→分离→磁材”全链条重构:
·2002年停产,2017年复产,却仍将99%精矿运往东大分离;
·2024年,国防部投4.39亿美元,才在加州打通轻稀土提纯;
·2025年产出氧化镨钕1,300吨,仅够做数百吨磁体1。
part2
怀俄明Brook矿:
煤矿提稀土,双赢or噱头?
一矿双收,煤炭+稀土,Ramaco新式“煤矿提稀土”模式,5亿美元投建、5年回本;CEO豪言:“这个矿就能打破对东大依赖”——可试想50年未新采煤,技术与环保合规如何?底下矿石品质是否“桃园三结义”?一切尚待验证。
中游分离、下游制造:中断的技术“绣花针”!
美国缺乏重稀土分离产能——东大分离了99%重稀土,溶剂萃取百级提纯工艺,一朝千里;美国新设施要数年才能达产。德州磁材厂2025年投产,目测1,000吨/年,后续3,000吨;国防部出资投第二厂,合计1万吨/年,才够——“勉强跟上当年东大”。
part2
Lynas的“澳洲+马来西亚+德州”三步曲!
澳最大供货商Lynas在马来西亚分离18,500吨/年,获美3,040万美元补贴;德州要建重稀土分离厂,获1.2亿美元投资;日本、欧盟亦在法国、爱沙尼亚扩容分离设施——“五眼+MSP”正织一张去东大化的网,能否承重?仍待拭目。
图片:2020 年 1 月 30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的 MP Materials 稀土露天矿景观。照片拍摄于 2020 年 1 月 30 日。路透社/史蒂夫·马库斯/档案照片
图片:到2035 年,全球对超强稀土永磁体的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
1990年代廉价倾销,美国日本稀土矿企纷纷关门;2010年配额骤减,价格暴涨7倍;2023年加码产能至188,700吨,镨钕价下跌20%——“以退为进”,短痛换市场。战略储备、贴息贷款轮番上阵,价格如臂使指。
2025年7月,美国国防部与MP公司订“底价协议”:氧化镨钕不低于110美元/kg,价差补贴;若高于此,政府拿30%溢价——全球“引力中心”从东大,开始向美国倾斜。
政府入股15%、再建7,000吨/年磁厂,“掏钱买话语权”,将全球价格拉高的能量场被点燃。当美国敢“明高价”,东大或以更低价回击:释放22万吨处理能力,掀起短期低谷考验美财政;或通过增量限量策略,擒住增量市场——谁先耗尽补贴耐心,或将左右价格曲线。
part4
双轨价格、持久战与“谁先喘不过气”
低端市场的“China Price”,高端需求的“US Price”,套利者、囤货者上下翻飞——谁能打通两者,谁就赢得中间利润。美国埋单补贴,耗损财政弹药;东大背靠国有集团,能打长期战;西方渐成联盟,补贴并非一国之力,却也非永恒。
预计2035年永磁需求60.7万吨/年,美国增速17%全球第一;各国新矿、分离厂、回收项目齐头并进——谁跑得快、跑得稳,谁就掌握未来定价主导。
稀土这盘棋,谁都不敢大意。每一个项目审批、每一次谈判磋商、每一次价格起伏,都隐藏着下一次“地缘博弈”的导火索。未来的十年,谁先在“矿→分离→磁材”链上拿到那张通行证,谁就笑到最后。
“不要把暂时的缓和当作改弦更张,我们仍处在危险暴露状态。”
美国用高价筑墙,但每一步都藏着深意——关键在于洞悉背后那盘大棋,你,准备好下注了吗?
为此,我们精心梳理了这份研读分析资料2025年美国稀土矿重启背景下全球供应链与中美战略博弈全景分析(资料编码250717346,19页,5150字)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