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保留了他8年完整轨迹:家庭干预如何挽救财富、三次归零后再战翻盘、裸K龙头体系细节,以及爆仓后的低谷时刻。 这场对话里没有暴富神话,只有8年血泪淬炼的生存信条。
嘉宾个人背景
予与(1997年,27岁)
@yuyuvkx
大学专业:计算机
历史从业:曾短暂从事设计工作,但因交易获利后选择全职投入加密交易
加密启蒙:2017年,通过一个摄影群无意中接触莱特币,自学入圈
币Coin/币安实盘:「一年九月5万 - 1亿 - 2000倍」
一、个人经历篇——来时路
01 从0到第一桶金:学习、积累与突破(2017–2020)
Mia:您是怎么接触到加密货币的?
予与:2017年的时候我接触加密,其实这完全是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我比较喜欢摄影,加入了一个摄影爱好群,某天看到群里有人聊莱特币,我就很好奇,便开始在百度和谷歌上搜索,了解了加密货币。越了解越觉得这东西挺适合我,也可能是未来最好的金融资产。于是花了几天时间在各种网站和视频里学习,对这个领域的认知逐渐加深,也坚定了我对比特币未来的信心。2017年年初正好赶上加密货币第二波牛市,那时候整个市场非常火爆,很多社交平台和群聊都在热议。
Mia:最开始是怎么开始学习交易度过“新手期”的呢?
予与:刚开始其实我完全不懂交易,也没接触过股票类资产,最初只是玩现货买卖,但一直亏钱,感觉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系统地学习技术分析和交易技巧。我买了几本书,第一本是《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贯穿了我整个八年的交易生涯,至少读了十遍,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刚开始看它像看小说,没完全理解,但随着实战经验积累,书里的内容对我帮助越来越大。我还读过《期货市场技术分析》,里面讲了道氏理论、均线、波浪和各种技术指标,我学到了基础的K线形态,比如头肩底、双底、双顶这些。
虽然也看过《日本蜡烛图》,但我觉得它对加密货币市场不太适用,复盘比特币的历史K线后发现经典形态不太匹配,所以没有深入钻研。
Mia:如果让你总结你读的第一本交易书的三句话,你会怎么分享?
予与:
如果是通过《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来表达的话,我可以说,我现在大部分的交易准则,几乎都是延续自这本书里的内容。它对我影响非常大。里面有几句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的话,比如:
第一句,“市场永远会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行。”
第二句,“你要知道这是牛市。”意思是,在牛市过程中,你要相信趋势已经形成,相信行情会带着你赚取超额收益。
第三句,也很关键,就是“永远不要逆势操作”。很多人亏钱的根本原因就在这儿:他们总想双向都做,多也想吃,空也想吃。但结果往往是两头挨打。
大多数时候,其实你只需要选准一个方向,比如现在行情这么好,就只需要顺趋势做多就行了。回调做多,而不要去试图抄顶做空。因为现在比特币已经突破了历史新高,没有人知道它的顶部在哪里。如果你想去猜,那本质上都是在瞎猜。唯一可能有效的阻力位,也许就是整数位,或者它真的走出顶部形态了,那时你再去判断趋势是否反转,再去做空会更稳妥。但如果在趋势的中途你去反向操作,基本就是不断挨揍、亏钱。
Mia:那你除了看书之外,在入门期会加入一些社群,或者看一些 KOL 的分享吗?
予与:最开始我确实会去看别人的内容。我也写过关于自己刚入场时的学习经历,当时我在推特上发过一篇文章,也提到了我最早关注的一个远古级 KOL——“棋局”。他以前的微博名叫“莱特币”。刚接触他的时候,我几乎是“疯了”,不停看他的观点,也加了他的社群,持续了一段时间。
不过这几年我基本没有再加过任何新的 KOL 社区群。现在唯一还在的一个群,是2018年加的,也是一个远古KOL建的。虽然群主早就不在了,但这个群里还有一百多位兄弟坚持留着,群也一直保留至今。我们现在偶尔也会线下聚一聚,我觉得挺好的,从线上变成了线下的朋友。
但我也意识到,如果信息来源太杂,比如你关注了特别多的KOL、看了很多零散的文章,其实会带来很多噪音。信息越嘈杂,对交易的干扰就越大。这反而不利于你形成清晰的交易判断。可能你原本已经在构建自己的交易体系,但因为接收了太多干扰信息,就变得犹豫、不敢坚定执行。比如你正在持仓,突然看到一个KOL说的观点跟你相反,你可能会一下子动摇,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错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市场里,唯一值得你信任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说实话,这么多年下来,真正能赚钱的人太少了。这其实也反映了当前整个市场的现实。如果说“八二开”已经算乐观了,那我觉得“九一开”才更真实。大多数人都是亏损的。哪怕已经入圈七八年,也不代表他的交易能力就一定强。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速度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在很短时间内,通过总结自己过去的错误和密集学习,让自己能力快速提升;但也有很多人,会陷入路径依赖——他们最开始靠某种方式赚到钱,就会一直沿用那套方法。但我们已经到了2025年了,连比特币都纳入ETF了,如果还在用几年前那套老方法去交易,肯定不行。很多人赚不到钱,就是因为思维没有与时俱进。做交易也是一样,行情如果突然转向,你也必须快速调整策略。比如在上涨趋势中,如果突然回调并跌破了前一个高点,这时候你还在死扛、加仓,那最后亏钱是必然的。所以交易最重要的,是及时反应和灵活调整。
02 最艰难的低谷:资金归零与借贷求生(2018–2019)
Mia:接触web3之后多久赚到的第一桶金?
予与:我最开始的时候都像可能都像大家刚进入交易市场一样,就是各种的指标都会去学习观看,然后去放到市场里去一一对照,然后去触碰去学习。
但是前两年几乎是没有赚过特别多的钱,不光行情是震荡,我的账户资金也是一直在震荡,几乎都是赚到一些钱,然后亏回去,赚到一些钱亏回去。一直是这样子,持续了大概能有将近两年的时间。
那个时候不好意思去管家里人张口,还是选择了自己去扛一扛。最后当借来的钱也亏得七七八八以后,整个人的心态其实已经快要临近到崩盘了。我觉得那个阶段如果我要再去输两回,真的是心态应该会直接崩塌。
最初和很多新人一样,我试过各种指标,一边学习一边实战,但前两年几乎没赚到大钱,账户资金一直在震荡,行情波动时赚一点亏一点,反复折腾了将近两年。
Mia:不过好在是现在算是熬过来了。那个时候你是怎么操作的呢?
予与:因为那个时候一八年是我刚开始接触合约,那个时候对于整个合约市场并不了解。就可能跟大家现在很多的兄弟啊,刚进入这个圈子里一样,其实对于杠杆并没有很多的敬畏之心。我会不受控制地去开高位的杠杆,就比如说不管是十倍,二十倍,甚至更有甚者开五十倍,一百倍。
真的当时我开的最高的应该也就十到二十倍。但是那个时候就真的是对于市场没有一丁点的敬畏之心。就会不停地去想要梭哈,想让自己的资金快速翻倍。因为当时的市场也是会有人赚到钱的,大家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当你去看到一些别人在赚钱的过程,你会感觉到非常的焦虑。
然后你会觉得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可以。
但事实上当你去踏出这一步以后,你发现你真的不可以。
03 关键转折点:顿悟时刻与牛市财富爆发(2020–2021)
Mia:什么时候开始在交易上突然觉得好像“开窍了”,以及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予与:最早接触交易的时候,其实我对滚仓这些概念还不太了解,基本都是在玩一些小的山寨币。我第一次赚到几十万是通过孙哥的项目TRON 和 BTT 代币,但后来也基本亏在了这上面。
说起来,“开窍”这个东西确实会有——就是在某一个瞬间,会突然觉得自己可以突破此前所有的交易瓶颈,交易开始变得越来越顺利,就像是如鱼得水的感觉。或者说是类似于武侠小说里,那种高手突然顿悟的一刻,在一瞬之间跨越了一个门槛。
让大家闻风丧胆的“312”事件,其实是我的转折点。当时比特币从1万多最低跌到3791,我在6500多时开始尝试参与。由于加了杠杆,BTC行情持续下跌到4000多时,账户资产大幅缩水,我不停减仓控制风险,仓位爆仓价降到3000以下,幸亏交易所当时拔网线,恐慌停止蔓延。
让我“开窍”的时刻,也就是在“ 312 ”之后的牛市阶段。当时我一直在 100 万这个关口徘徊很久,心理上对突破整数位有种执念。某天看盘的时候突然对一个币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直觉“就是它,它会不停地涨。”虽然现在回忆不起是哪个币了,但当时的那种感觉非常清晰。此后市场企稳震荡,进入了2021年超级大牛市,我也终于赚到“第一桶金”,
我那时杠杆也开得比较高,大概5到10倍,突破后不断加仓、滚仓,从不到 100 万做到三、四百万。那一波几乎就是我真正做起来的起点,之后顺着整轮牛市一直滚仓,最终做到小两千万。
04 惨痛复盘:暴富后的膨胀与崩塌
Mia:大家都说靠运气赚来的钱,最后会靠认知还回去。那么,你在24岁左右赚到的千万资产都留住了吗?
予与:
我一直觉得,如果没有我父母,那一波暴富的经历,最后我可能连一分钱都留不下。二十出头突然赚到千万资产,会让人产生一种“我就是天才”的错觉。那个时候我内心极度膨胀,虽然表面上很克制,但内心确实觉得自己未来可以轻松赚到五千万、一个亿。
我没有跟朋友炫耀这些,但我会和爸妈讲。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认同感是最重要的。我爸最开始甚至以为我干了违法的事,反复确认是否合法,确认合法后第一句话就是:“赶紧提现去买房买车。”但我根本听不进去,甚至后来连他电话都不接。
最后是我妈劝动了我。她一向温柔、无条件支持我,跟我说:“你爸是为你好,你听一次吧。”我最终妥协,刚好赶上牛市顶点,把一半资金套现买了车房。而剩下的一千多万,在半年内亏得干干净净。
事后回头看,如果没有那套房、那辆车,我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正是这些不动产支撑了我,给了我重新出发的底气——即使账户归零,我知道我还剩下一点什么。
交易这条路上,性格决定上限。有的人暴富后开始变得保守,只想着守住财富。但我不是。我始终奔跑在认知兑现财富的路上,哪怕中间摔跤,也知道要继续向前。幸运的是,我的原生家庭,给了我这样一颗不服输的心。
二、一战成名 —— 1年9个月五万起步到上亿资产,“新晋交易之神”是如何炼成的?
01 从100万1000万:全靠了Ordi,操作手法大揭秘
Mia:从100万赚到了1000万的关键节点、做了操作?
予与:除了50万之后,最关键的阶段是通过 Ordi 这个币,我将资金从100万增长到1000万。但到了1000万这个节点,我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停滞期。资产就像市场的震荡行情一样,在一个区间内上下波动,始终难以突破。大概徘徊了几个月,那段时间我非常想突破1000万的瓶颈,但市场行情并不理想。无论我怎么交易、怎么盯盘,突破始终无望。
我不断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市场不适合我?还是我的心态出了问题?最终我意识到,是心态的问题。因为我过于急切地想突破1000万这个整数位,这个目标在心里种下了很大的压力,反而成了阻碍。后来我总结,心态必须平和,不要急躁,要耐心等待适合自己的行情,只有做到水到渠成,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
Ordi 这个币是在铭文和 BRC-20 刚出现时,我非常看好的一个标的。它最初上线的平台是一家小型交易所。多年来,除了 OKX 和币安,我几乎没用过其他小交易所,因为资金安全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直到 Ordi 出来时,其他平台尚未上线,我才开始使用这家交易所。最初转入的资金不多,大概三十多万,买在最高点附近,约30美元。随后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阴跌,我在20多美元时感觉走势异常,于是止损出场,亏损了十几万。因为做了杠杆合约,亏损相对较大,之后我就把资金全部提了回来。
后来 Ordi 上线了 OKX,经历了几个月的震荡盘整,接着铭文浪潮兴起,价格从3美元一路涨到了100美元。但我没有吃到从3涨到30美元的首波十倍涨幅。因为我的交易习惯是不太善于抓住起涨点,所以这部分利润基本没参与。当价格涨到30美元时,我判断行情远未结束。当时外部环境和市场趋势都很好,正值小牛市,于是我在30美元盘整期间开始建底仓,杠杆高达2到3倍。随后每次突破,我都继续加仓,最终仓位达到了十多倍。这是因为我有足够安全的利润垫底。比如:我在30美元建仓,当价格突破33美元时加仓,均价大约变成31.5美元;再涨到37美元时继续加仓。虽然杠杆较高,但整体开仓成本仍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具体的价格和 K 线我现在记不太清楚了,要对着电脑才能详细说明。不过我之后可以更详细地介绍我是如何通过不断滚仓操作,把资金从几十万滚动到1000万的。
Mia:你当时是浮盈加仓,浮盈加仓的比例一般会设置多少?
予与:几乎都是一比一的加仓比例。举个例子,刚开始我用的是两倍杠杆,行情突破时,我会再加两倍杠杆;到了后期,遇到一个重要阻力位时,我的杠杆已经相当于最初资金的4倍了,下一次突破,我会再加四倍杠杆。就是不停地滚仓。
那一波行情,我记得是从30多美元涨到50多,甚至涨到了60美元,这一段我赚了几百万。之后从60美元开始进入震荡期,这段震荡其实比较符合我的交易风格,我就在震荡中不停地高抛低吸,通过这段操作又赚了一些资金。随后,价格从60美元涨到了90多美元,这一段我也赚了一点,但幅度不大。再之后,价格从90美元开始一路下跌,我的1000万资产也就是从这一波下跌开始停顿下来的。第一波1000万的回撤,正是出在 Ordi 身上。因为它持续下跌,最终我选择止损离场。后来我发现,它的趋势已经发生了转变,在里面继续做震荡短线,已经无法盈利了。所以我就把所有资金从 Ordi 撤出,转而开始做其他主流币种,比如比特币、以太坊之类的。
Mia:当时你在做Ordi的时候是怎么进行仓位管理的?比如说底仓大概会占你整体仓位的百分之多少?加仓时又是按什么比例进行?
予与:就像我刚才说的,因为我提前判断整个市场的趋势还没有结束,行情还在进行中。特别是前期,它已经经历了一轮较大涨幅。我觉得这点很关键,其实到现在我交易时依然是这样操作的——当某一波行情,或者某个币种出现大幅上涨或下跌之后,一旦在底部开始进入横盘震荡调整阶段,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区间。
我通常会选择在这个区间内用非常高的杠杆去做短线博弈,抓它的超跌反弹。就拿Ordi这一波来说,它从3美元涨到30美元,已经涨了十倍。对很多人来说这波涨幅已经非常大了,但我当时认为市场情绪仍然很火热,整个铭文系列也远未结束,而且还出现了各种多样化的新币种。所以我判断这股浪潮才刚刚开始。因此,我会在这种阶段直接上高杠杆操作。比如底仓直接建在两倍杠杆左右,后续加仓几乎都是一比一地加上去——也就是我前面回答你关于浮盈加仓的方式。
Mia:铭文那段时间特别火热的时候,我记得也有很多其他币种出现,你有没有考虑去做Ordi之外的项目?
予与:
没有。除了Ordi以外,我基本没有接触过其他的。我唯一操作的就是它。我始终只交易龙头,当时我就认定Ordi是整个铭文系的龙头。既然是龙头,我就不会去碰那些“弟弟币”,比如什么“小龙”“龙二”“龙三”这些,我都不会去做。对我来说,只做最强的。
02 上亿盈利:三次爆仓后靠贷款5万元,靠做BTC和ETH波段翻身
Mia:你用一年九个月的时间,把5万赚到了一个亿。你是把钱全部提现之后,又用五万的小资金去尝试操作吗?
予与:
不是的。2021年爆仓后,我几乎归零了,连本金都没有。因为房产还未下证,卖房抵押不现实,我最终借款凑了几万块,从2021年年底开始重新交易。这段期间,我靠这笔资金做出过几百万的收益,但最终没守住。过程中反复盈利和亏损。直到2023年中,我用账户里的一百万左右在一次交易中加仓,一开始看对了方向,但由于贪婪和加杠杆,最终追高失败,几天内市值跌去七八成,爆仓时心态彻底崩溃,“破罐子破摔”,导致亏光。调整了几个月后,我在2023年10月又借了5万元最后一次尝试。这一次,我没有频繁提现,开始更加谨慎操作,把钱投在OKX上做主流币和一些山寨币,最高做到50万。过去我也一直在用实盘记录交易,从牛市到熊市大概经历过三到五次爆仓。反思后我意识到,爆仓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心态崩盘。这一次,我吸取了所有教训,开始真正重视仓位管理和风控。我的所有数据都公开透明,大家都能看到我从几十万做到一个亿的全过程,也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
Mia:你在三次爆仓之后有做过反思吗?后来交易上有什么改变?
予与:
每次爆仓之后我都有认真复盘。第一次是在2021年,当时我有1000多万在场内,却因为盲目乐观、过度自信而全部爆仓。我坚信比特币会涨到十万,认为自己一定能用这笔钱赚到五千万,结果行情反转我完全没察觉,是一种年少轻狂的自负心态。第二次爆仓其实和第一次很像,又是因为过度自信,在连续追高中觉得自己判断非常准,结果同样以失败告终。第三次则是在山寨币上追高,被“断头刀”砍得很惨。当时我没有及时止损,心存侥幸想着会不会反弹一下,结果只是短暂弱反,随后一路暴跌,最终心理防线被彻底击穿。这几次复盘让我意识到,爆仓的根本原因不是行情,而是我的自负和情绪。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每当自己出现“行情一定按我预期走”的想法时,我就会强迫自己冷静,避免在这种情绪下开高倍杠杆。我总结出一个经验:不要在单一币种上用太高杠杆。高杠杆下,一旦行情稍有波动,比如下跌3%、5%,就可能面临重创。你会被套牢,错失调整和转移资金的机会,眼睁睁看着市场给出其他赚钱机会却无能为力。
Mia:你从一千万做到一个亿,是怎么实现的?
予与:
从一千万到一个亿,其实和我之前讲的一样,我没有任何一笔交易是靠单一重仓获取超额收益的。就像我常说的,“盈亏同源”——如果从一千万开始,我就想靠一单交易赚到五千万,那我亏损的概率一定远远高于盈利的概率。所以,从一千万到五千万的过程,主要还是通过不断做以太坊和比特币的波段来完成的。
几乎是和做 Ordi一模一样的方式。我会判断某个区间是震荡区间,然后用三倍杠杆去做比特币或以太坊的波段,高抛低吸、来回操作。比如说开几千万的仓位,在这两个市场里完全可以做到顺利开平仓,没有任何滑点,流动性非常好,这也是我选择继续用这套模式做波段的原因。
三、交易哲学与实操方法——强者恒强,只做龙头
01 如何选择标的&赛道:只做龙头、以及最火的赛道
Mia:你平时是怎么选币的?
予与: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一直非常坚定地遵循一个逻辑:我只买龙头,只做龙头。我会在加密市场的涨幅榜上去筛选那些我认为还有潜力的强势币,甚至是那种第一波已经涨了一轮、目前处于第二波震荡横盘期的币种,这个阶段我会选择介入。因为在这个市场里,我一直有一个很清晰的判断——强就是强,弱就是弱。强势币通常会持续强势,而弱势币就真的很难起来。
很多人喜欢等强势币涨多了之后,去埋伏一些还没涨的弱币,觉得低位可能轮动涨一波。这种策略在牛市全面普涨的阶段可能有效,但在结构性行情里是非常危险的。它一方面会占用你的资金,另一方面,当你看着别人买的币都在涨,而你手里的币不动,你会很焦虑,甚至频繁换车。结果就是:该涨的时候你没进去,然后轮到它涨的时候你又因中途跳车错过了,所以说最后这一轮下来,你并没有赚到什么钱。然后看到别人赚钱,你会非常焦虑。所以,我只做最强的币种。
之前会去做除了BTC和ETH之外的标的,但是到了现在这个资金体量以后就不会再做了。因为小币深度确实不够,大资金体量的开/平仓都会造成整个币价的波动,所以只能去做大币。尽管2021年我通过主流币和山寨币赚钱了,但是大家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一轮行情有多么的难做,它不会再复制像2021年这种全币普涨的的行情。越是这种时候,选币和持仓就非常重要。BTC从2.5万U到现在也近5倍涨幅了,但是ETH连它涨幅的一半都没有达到。这一轮的牛市,并没有大家认为的山寨季了。
Mia: 你刚才提到每天会选一些币,除了主流币也会选山寨币,那你筛选币种的逻辑是怎样的?
予与:我只做龙头币。这个“龙头”战法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我也是坚定地执行这一策略的。 整个加密市场其实可以分成很多细分赛道,每个币种背后都有它自己的定位和故事,比如它做的具体赛道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等等。我会在这些赛道里,优先去挑选那些板块里的龙头币。一旦我发现某个龙头币的涨幅持续、走势强势,而且它的走势也符合我的交易体系,我就会重点关注它,并寻找合适的交易机会去切入。
Mia: 你会比较关注哪个赛道?
予与:以前资金不够大时,我主要做一些事件驱动的方向,比如以太坊升级,或者各种质押相关的项目之类的。现在我会选择当前市场最热门、最火的赛道去参与。举个例子,在我这波实盘资金从100万增长到500万的过程中,实际上我几乎是只通过Ordi这一个币种赚取了超额利润。单是在Ordi一个币上,我就赚了接近1000万,完成了从100万到1000万的资金跨越。
Mia:二级市场确实越来越难了,你有没有想过切换链上赛道?
予与:从我刚接触市场开始,我就一直专注于二级市场。无论是2017年火爆的 ICO,还是其他项目,只要是公募,我都没有参与过,也从未投过任何项目。对于套利、链上的其他细分领域,我也没有研究过。因为我一直觉得,只要在二级市场专注做好自己的交易,完成目标就足够了。
我也加了一些群,看到有朋友在链上赚了钱。但我个人不太想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我一直认为,二级市场是我最熟悉、最专注的领域。如果要去尝试别的方向,比如链上,我还得重新学习、重新了解,对我来说既麻烦又耗精力。舒适圈这么舒服,为什么要跳出去呢?虽然二级市场并不完美,但至少我能看懂、能理解,而且已经给我带来了正向反馈。我不需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赛道重新开始或者盲目追逐机会。我一直相信“盈亏同源”——从做合约开始就是这样。如果我通过合约赚到钱,也有可能用同样的方式亏掉。链上也一样。如果我拿很小一部分资金去“打金”,如果真的中了百倍、千倍,那我可能就会形成路径依赖,总想着能不能在这么大的圈子里再找到几个“金矿”。但链上的复杂度我并不了解,不过估计不低于二级市场。所以我觉得,暂时还是不参与为好。
这两年虚拟货币操作的确难度很大,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而我在这两年资金持续翻倍,得以积累了超额的资产。我认为,二级市场其实一直没有遇到很大的瓶颈,只是它本身确实不好做。因为我是一个震荡型交易员,主要做短线交易,震荡行情更适合我。我会判断市场是否处于震荡区间,然后用较高杠杆去利用波动赚取收益。大多数人可能是做现货,一个点赚一个点,亏一个点。但如果我判断市场在震荡区间,我会用三倍杠杆做短线反复交易。这样的话,只要行情配合,我就能获得不错的收益。
02 风控系统:大资金体量应该做主流币,盈利后要进行部分提现
Mia:你之后有没有因为在 Ordi 上赚钱而产生路径依赖?比如尝试复制类似的交易模式,结果出现亏损?
予与:没有。因为我从 Ordi 撤出来之后,资产体量已经接近一千万了。这个时候我就基本不再通过其他山寨币合约去尝试复制那种模式了。我认为,一旦到了这个资金体量,如果还去做山寨币,一方面是深度不够,另一方面是仓位一旦开得太大,持仓信息在交易所其实相对透明,容易被针对。所以,当你资金体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必须专注于比特币、以太坊、Solana 这种能容纳大资金、且不容易被操控的主流币种。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种市场,不是你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就能左右得了的。做这种市场,才是安全且稳定的选择。
Mia:很多人在仓位变大之后,可能会选择更稳健的方式,比如降低杠杆、减少开仓量,或者分散到别的方向。你这方面没有调整吗?还是和以前一样?
予与:还是一样。因为这就像我刚才说的,是性格底色决定的——我本身就是一个性格比较激进的人,胆子大、心态也好。我可以承受自己设置的盈亏预期。比如我开一个仓位,事先就会评估好我能赚多少、亏多少,确保都在可控范围内。即使真的出现较大亏损,我也有信心能快速调整状态,等待下一次合适的机会重新入场。
因为这些年不断地复盘和打磨,我的交易体系已经比较稳定了,现在只是不断地剥离杂质,让它越来越趋向一个可持续盈利的模型。而我也已经验证了这个模型是有效的,那接下来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它,并坚定执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非常难得的。一旦你真正下场、仓位一旦建立,情况就完全变了。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分析师往往不被待见——因为你口头上讲得再好,和你真正实盘下单操作,是完全两个世界。
Mia:在经历过这么多次爆仓之后,还会担心继续开这么大的仓位吗?比如哪天真的遇到一次黑天鹅事件?
予与:确实,我之前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阶段性目标,比如先做到5000万,然后这一次是想做到一个亿。刚好这段时间,实盘交易的收益也确实突破了一个亿。那在这个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我会更倾向于去做一些“守城”操作,也就是把资金适当分散,不再把所有资金都集中在合约一个篮子里。虽然之前我也做过资产隔离,比如提现出一部分,其实整体的现金流还是比较充足的。不动产也很稳定,所以就算现在把市场里的资金全部亏掉或清空掉,也不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我依然有底气继续在市场里做交易。
Mia: 如何设置自己的止盈止损线?
予与:我最早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套比较严格的止损标准。比如说,如果我交易的山寨币跌幅超过15%,也就是我的整体资产缩水15%的时候,我就会果断止损。但后来我发现,这种方式在山寨币上并不适用,因为它们的波动实在太大了。按照这个逻辑去操作,结果就是我总在止损,资金反而越止越少。于是,我的止损策略开始变得更加灵活,更多是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尤其是现在,我整个交易体系只看裸K,不再使用任何技术指标。我个人认为,K线本身就能最直观地反映市场的支撑位、压力位和趋势转折点。所以,我的止盈止损判断,基本都是依据K线结构中的支撑与阻力来做的。一开始我也和大家一样,读了很多书,研究了各种技术指标,像波浪理论、均线系统、缠论等等。但后来我发现,这些指标基本都是滞后的。当它提示“可以买入”时,市场往往已经涨了一段,趋势已经形成。如果我依赖这些信号去操作,我就永远落后于市场。所以,后来我就逐步把这些技术指标全部从我的系统中剥离,只专注于看裸K——看K线图,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我,应该怎么操作。
Mia: 当你发现趋势判断错了怎么处理?
予与:当然也会看错。但我的交易习惯是这样的:如果我判断某个币种接下来可能会走出一个不错的上升趋势,我通常会在它还处于盘整阶段时,就先打一个底仓,提前试探一下。因为我平时是长时间盯盘的,而且我觉得我的盘感算是比较强的。通常第一笔底仓进场后,在接下来的盯盘过程中,我可以通过盘面感受到市场的强弱——它是强势整理,还是弱势震荡,这些我是能感知到的。
03 交易频率&胜率:取决于盈利点,绑定一个返佣码真的可以省手续费
Mia:你波段交易的频率大概是多少?
予与:这个频率其实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会选择在高波动之后的震荡区间,去做短线的波段交易。那这个时候,波段的频率其实取决于你盈利的点。不要去设定一个特别精准的预期,比如说接到单之后就一定要赚一个点、两个点。相反,你可以选择“有盈利就跑”。当你的盈利能够覆盖掉交易手续费时,其实就可以选择止盈了。而且虽然手续费比较高,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绑定一个返佣码,不管是找谁都可以,真的可以省下很多。我自己之前没有绑定返佣,所以在现在实盘用的那两个账户里,光是手续费就贡献了好几百万。
Mia:你怎么把控做波段的节奏?比如什么时候空仓、什么时候开仓之类的?
予与:说实话,我做波段并没有一个完全成型的交易体系,真的就是靠盘感操作。看K线图、支撑位和阻力位,然后通过盘感判断,比如觉得行情走强了就买入,或者提前挂单。提前挂单这个点我觉得大家都可以试试:当行情在相对平静,或者是经历高波动之后进入震荡期,你可以在图上找到一些之前的重要支撑位或阻力位,然后去挂一些多单或者空单。真的很容易接到。接到之后,第一目标就是“指令出场”,不要想着通过这一单赚很多利润。这点特别关键。我现在几乎每次挂单都能成交在一个还不错的位置,然后看到盘面有盈利,我就直接平掉。这是我个人实践下来觉得挺好用的一个小技巧。
Mia:这个胜率能达到多少?
予与:非常高。几乎我每次这么去挂单,只要接到了就会赚到钱。但前提是一定要在震荡区间里。你不要等到大趋势的时候去挂单,那样很容易就被行情带走。所以一定要提前判断清楚当前的行情是不是处于震荡期。如果真的是震荡趋势,你再去挂单,胜率就会非常高。
Mia:刚刚我们还聊到止损的部分。你提到之前会比较严格地控制,比如山寨币跌15%就止损。但后来你觉得如果设置15%波动太大,反而会一直在平仓亏损。那你后来是怎么迭代止损系统的?
予与:我现在的止损系统是根据开仓点位来设计的,一般都会把开仓点放在一个有明确止损目标的位置前面。我的止损逻辑其实很简单,就像我说的是“重支撑区”。我会挑选那些有明确止损点位的地方去开仓。比如说,现在比特币价格是11.9万了,那它下面最强的一个阻力位肯定是之前的新高。那当价格越接近那个目标位的时候,它其实是越安全的。这个时候你一旦接到仓位,就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止损点位——只要它跌回之前的新高,我就止损。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币种。只要它有一个非常关键、之前被多次验证过的支撑位,你就可以把那个位置作为你的止损点。当价格有效跌破——当然,这里也分假跌破和有效跌破,这个就要我们自己去判断。但我还是建议大家,跌破就止损。你可以选择等它后面涨回来再重新进场,但止损一定要坚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04 走势判断:主要看看裸K和量价,做到知行合一
Mia:什么样的走势,或者说什么样的结构,才算是符合你的交易体系?
予与:其实我的交易体系非常简单,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一直信奉“大道至简”。所有花里胡哨的技术指标我基本都剥离掉了,完全从交易系统中排除。最后留下的,其实就是大家耳熟能详、谁都能理解的东西——看裸K,比如头肩底、楔形、三角形、上涨结构这些。到现在为止,我做交易仍然主要参考这些形态。
但我认为相比多数人,我最强的一点是执行力非常强。虽然不能说我能100%做到知行合一,但只要我认定一个形态符合我的交易体系,我就会非常严格地去执行,并且完全相信它。因为很多人其实也能看懂这些形态。比如说,走出了一个头肩底,大家都会看,也知道该怎么测涨幅——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去算一个目标位。很多人甚至能提前建仓,也确实等到了突破,但等真正上涨途中,可能中间出现一个小的回调,就会把他们吓跑了。
最后这个形态确实走出来了,趋势也对了,但他们可能并没有赚到钱。原因就在于,在盯盘的过程中,会不断质疑自己,甚至被人性控制——比如想:“它是不是还要跌?回调结束了吗?” 然后在还没确认前就把仓位丢掉了。结果等趋势真正拉起来、回调结束时,那波最核心的上涨,他们没能吃到。但我的执行力真的非常强。
Mia:但是这种情况你有失手过吗?因为有的时候哪怕已经走出了那个形态?
予与:会有啊,当然会有。我做的这种突破交易,不管是形态突破,还是区间突破,其实都有失败的可能。比如说,它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震荡盘整区间——上下反复波动,走一个横盘。我一般会在这个盘整区间的中部建底仓,这个位置的胜率是 50%,它既可能向上突破,也可能向下跌破,所以这时候的盈亏比基本是一比一。但因为我更倾向于看多、判断它会上涨,所以会在中间位置先建底仓。一旦它突破,我就会再加一次仓,按一比一的比例加。加完之后,我的整体均价会被拉高到中间区间附近,这时候我就会立刻设置保本线——不让盈利单回撤变成亏损。
如果它是假突破呢?这种情况也特别常见。那我怎么处理?如果我前面有底仓,并且在突破时加了仓,那一旦价格回到我的开仓位,我就会果断保本平仓。这就是我处理假突破的方式。但如果我前面没有底仓,是在突破之后才去追涨的,那我就必须盯盘。这个时候就进入“盘感”阶段了,说白了确实有点玄学。当我觉得它走势还在变强,我会继续加仓;如果走势变弱,我就会不断减仓。
整个过程中是反复试仓。比如说,加仓后发现是假突破,我会立刻减掉;回调后如果我觉得还有希望,我会再加回来。就一直反复这样试,直到它真的突破。虽然这种方式在前期可能会有比较大的磨损,但一旦真正突破成功,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不断减仓,可以保持较高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就算它最终真的向下跌破,我已经减掉了大部分仓位。最后确认跌破时,我再把剩下的仓位全割掉,整体亏损其实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它顺利突破,那通过我反复试仓的方式,不但能抓住整波上涨,而且最终的盈利也足以覆盖前面所有试错带来的成本。
Mia:那比如说在它已经突破之后,你如何判断它是强势还是弱势?这时候会运用一些量价分析的手段吗?
予与:会的。我主要是看裸K和量价,重点关注有没有实际成交,是放量上涨,还是缩量上涨。但这还要结合整体盘面的走势来具体判断。比如说,在设置止盈止损时,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 K 线图中历史的强压位和强支撑位。那这些位置怎么判断?其实就是回看过去的 K 线——如果某个价格区间曾多次触及但始终上不去,那它就很可能形成了一个阻力位;同理,如果一个区间反复下不去,也会形成一个支撑位。这些位置一般不会只出现一次,往往是经过多次测试后自然形成的。
在这些关键位附近操作,无论是开仓还是止损,都会相对更安全。对我个人而言,这样的方式比使用均线、布林带等技术指标的胜率要高很多。包括现在你去看我在币安的实盘记录,或者正在做的带单项目,其实都能看到我的开仓胜率非常高,基本在 60% 以上。这就是靠这种重复的波段操作、反复盈利积累起来的,包括我常用的突破加仓、试仓等交易体系。
这是我这些年总结下来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当然,它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有些人可能更习惯通过均线来决定开仓或减仓的时机。每个人适合的方式都不同,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系统,然后基于此不断深化、裂变和学习,把自己的交易体系慢慢完善起来。
Mia:关于量价方面,你有没有什么小技巧可以分享?
予与:其实关于量价,我建议大家可以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看书真的是获取知识最简单、最快捷、也最系统的方法。不管你是在这个市场里,还是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二级市场交易员,其实很多厉害的OG大佬都不会无偿告诉你他们的核心经验。即使他们愿意分享,也不会面面俱到地教你每一个点该怎么完善和执行。但通过看书,你可以系统地理解量价逻辑,抓住一些关键的方法论,然后在实战中去验证和演化成适合自己的体系。
四、交易生活——物质已满足,接下来是带人赚钱
01 赚钱之后:不怕质疑,想要把交易体系分享给大家
Mia:赚到钱以后你的状态怎么样?交易上有什么变化吗?
予与:其实在这个市场里,我见过很多所谓的“天才”,但大多都是昙花一现。你刚开始时,可能觉得五十万、一百万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资产了,但当你真正达到这个阶段后,会发现你内心的贪婪欲望会不断侵蚀你的大脑,告诉你:“不够,还远远不够,你要赚更多,甚至要赚到一千万、五千万、一个亿。”所以这个时候,就看一个人的性格了,能不能压得住心里的欲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这么多年下来,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个人。那是我刚进圈的时候,我们都加了一个KOL的群。我记得特别清楚,他用五万本金在2017年那波牛市里,通过合约滚仓,最终把五万滚到了两千万。他是我见过唯一一个赚到钱后立刻收手的人。他没有被贪婪驱使,直接提现,把所有资金都取出来了。直到今天,八年过去了,我依然觉得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因为像2021年那波超级大趋势,很多人也靠趋势赚到了千万资产,但如果他们继续留在市场,到2024年甚至2025年,大部分人已经亏回去了七七八八,真正能守住的非常少。
Mia:你在各种平台分享自己赚到一个亿的故事时,当时也面临了很多质疑,怎么面对这些质疑声?
予与:这种情况很常见。用实盘的话,大家都可能说是作假。当时我刚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时,确实有很多人质疑,说是假数据,或者称我是平台的“鹰犬”,或者说就是为了‘造神“。出现这些话题以后,自从币安开始实盘项目,这些质疑声基本消失了。因为无论个人多厉害,也不可能和交易所串通篡改交易数据。实盘数据完全连接交易账户,所有历史盈亏、走势和资金曲线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因此质疑声几乎为零。实盘开启,战绩可查。我的实盘数据就摆在这里。你觉得交易所是假的,就去交易所查;如果你觉得交易所也是假的,那我只能建议你换个赛道,这条路不适合你做交易。
Mia: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你已经赚了这么多钱了,为什么还愿意出来分享?
予与:我觉得这就是大多数人所处的一个误区。很多人都会去告诉别人,你有钱了应该怎么样:应该去买豪车,应该去买楼房,应该去买名表,应该去买各种各样的奢侈品。但我想说,这些东西只是从大众社会意义上演化而来的,是你所能听到、看到的一些内容,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应该这样。至少我不是,所以我去分享,去做这些内容。因为我觉得,它们可以更好地填补我内心的空虚感。我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我做社交媒体分享的意义所在。
因为我之前一直有想过,像大家现在在这个“最高难度”的阶段进入市场,虽然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但风险其实也在变小——不会再像以前的大牛市那样。因为大牛市,往往伴随着大熊市,而很少有人能在牛市中守住胜利的果实,我自己也是在2018年、2019年那两年,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如果能,把我的交易体系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那也算是对多年前自己的回馈吧。
在现在这样艰难的市场环境下,虽然大家都说“很难”,但依然有人在赚钱。只不过,这些万中无一的“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一夜暴富,也不是靠幸运得来的。他们真正的秘诀,是八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专注——无论是对自己的交易体系,还是对所选择的赛道,甚至是对自己所崇敬的榜样——他们始终保持着极高的专注度。
02 交易员的日常生活:只有交易足够刺激,其他事情变得无聊
Mia: 你每天盯盘多长时间,才能训练出这样的盘感?
予与:其实这个过程很漫长。我前五六年,甚至直到现在,即便已经赚到钱了、取得了一些结果,我还是保持每天长时间盯盘的习惯。只要坐在电脑前,只要是交易时间,我几乎不会分心做其他事。早期更是没有任何社交,几乎把所有兴趣和精力都投入在交易上。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花在盯盘和复盘上了。
可能正是因为这几年如一日的高强度盯盘,盘感才慢慢训练出来。当然,我觉得盘感这东西确实有点玄学。就我个人经验来说,它有一部分是可以训练出来的,但我也相信,它确实也有一部分来自天赋。因为我确实能明显感受到,尤其是最近几年,在盘感这一块,我比很多人都要敏锐。每天盯盘十几个小时,可能有点夸张,但肯定是超过正常的工作时间的,比如八小时那种,是肯定不止的。
我觉得这已经不算是“自律”了,更像是一种长期养成下来的习惯。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节奏。每天早上醒来,洗漱完之后,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到电脑前开始看市场。我每天都会把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涨幅榜过一遍,包括主流币和之前我关注过的山寨币。从大周期到小周期,比如日线、4小时、1小时、15分钟,我都会全部看一遍。然后从中筛选出我认为今天或未来几天还有交易价值的币种,把它们加入到自选列表里。选完币之后,早上的准备工作就算结束了。
接下来,我会做一些自己的事。因为我没有什么其他兴趣爱好,平时就看看游戏直播,或者约朋友一起打打游戏。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一般是双屏操作,一边打游戏,一边继续盯盘。有交易机会出现时,我会立刻暂停游戏,转而进行交易操作。
Mia:你白天的生活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主要就是盯盘、跟朋友玩玩游戏,没有其他业余活动?
予与:我没有其他特别的业余生活,因为这么多年一直在做交易、做合约,这个过程把你的“阈值”拔得太高了——就是你在这种高度刺激之下,很难再对其他事情提起兴趣,会觉得很多事情都比较无聊。我是真的更享受交易带来的那种感觉。
Mia:尤其是合约类的交易员,因为要承受巨大的波动,所以其实晚上都是不太能睡安稳觉的,你也是吗?
予与:
从实盘交易开始,这一年以来我的睡眠质量其实还是蛮好的。只要没有大幅波动的行情,我几乎都可以睡个整觉,很少会在半夜起来看手机行情。只不过像最近行情比较好,作息也比较健康,那就会比如说半夜起来上洗手间的时候,顺便看一下手机。因为现在的行情已经完全“美股化”了,它的大幅波动几乎都发生在深夜,其实这对我们亚洲人的休息时间是非常不友好的我个人这几年,除了交易,真的没有其他兴趣爱好。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物质欲很低的人,不喜欢名车,也不喜欢名表,对任何奢侈品也都不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找到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去做,来填补一下精神上的空缺,其实已经非常好了。
Mia:你很享受交易这种“一个人的狂欢”的感觉?
予与:其实也没有刻意去承受“孤独”,但在做交易的时候,那种状态本身就让我觉得很舒服、很开心。比如K线的涨跌,你的情绪会随着它起伏波动。但如果不做交易,现在能让我产生情绪波动的事情真的太少了。而在交易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还保持着强烈的冲劲,这种“还在路上”的感觉,非常强烈,也让我很坚定地走下去。
03 带单计划:全力以赴带单,回馈相信和支持我的人
Mia:做到如此大资金体量之后,在交易方面有新的规划吗?
予与:
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好胜心极强、非常要强的人。做任何事情,我都希望做到最好。虽然现在已经从五万做到一个亿,或许还称不上最顶尖,但我相信自己已经不比其他人差。对我来说,这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完成,接下来的重心会转向带单。自从我开始做实盘分享之后,很多兄弟看到我的数据,更愿意相信和支持我。做到现在也将近三个月了,有这么多人关注和支持,我非常感激。因此我希望通过带单,回馈一直支持我的兄弟们。无论是带他们赚到钱,还是让他们在过程中学到东西,对我而言,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我会把“带单”当作下一个阶段的核心目标。不仅要把实盘成绩做到最好,带单也要做到最好。正如你说的,想要把带单做好,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战绩,能带着相信你的人真正赚到钱。最厉害的,不是自己赚钱,而是能带着别人一起赚,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这些年来我一直对自己很有信心,无论是交易还是其他方面,我都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最好。所以这次做带单,我也会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
Mia:除了带别人赚钱、分享经验之外,你自己在资产管理方面会有哪些新的安排?
予与:
我一直都有一个现货账户,虽然金额不算大,但持仓时间已经很久了。我也会不定期往里加一点仓位。因为我觉得自己是通过加密市场赚到现在的这些资金的,所以我希望继续用这种长期加仓的方式,保留我对这个市场最初的那种信念。就算未来比特币涨到20万、30万,我的现货账户也不会动,只会继续长期持有。至于期货方面,如果哪天行情突然急转直下,或者确认进入熊市,我可能会做一些套保操作,但不会去减持。至于其他资产配置,可能会考虑配置一点美股或者理财类产品,但比例不会太高。我还是希望保持对加密市场的专注度,以及我在交易这条路上的持续投入。
五、后市展望
01 市场趋势判断:等到美联储确定降息,BTC才有可能触发一波大幅的回调
Mia:那你觉得现在这个势已经形成了吗?你怎么看后续整个市场的发展?
予与: 当然已经形成了。从比特币突破历史新高开始,这个势就已经确立了。你要做的就是相信它,它可以带着你走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其实,从那个时间点开始,海外机构就一直在不断增持。我个人认为,整个市场的关键在于——现货买盘的力量实在太强了。所以你问比特币还能涨到哪?我只能说,真正的节点,可能要等到美联储确定降息的那一天,才有可能触发一波像样的、大幅的回调。在那之前,只要它没有有效跌破11万美元的新高,我都不会认为比特币的趋势已经结束。相反,我只会选择在每一次回调中继续加仓。
Mia:你觉得山寨机会如期而至了吗?
予与:从比特币突破新高开始,我就一直相信会有轮动,而且现在其实已经在进行中了。但要说重现上一轮大牛市那种行情,我觉得是不可能了。这一轮的逻辑是,你单独做一个币种,能走出翻倍行情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的策略是,尽可能地抓住这波可能轮动到山寨币的阶段,然后在美联储正式降息之前把它卖掉。这应该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最好的交易方式。千万不要频繁操作,来回买卖、做波段,那种方式做不来。
Mia:后面的市场你自己会怎么操作?
予与:如果比特币继续回调的话,我会选择在下方的区间加仓。我的加仓区间设定在历史新高到11.5万美元之间,我会在这个区间内分阶段挂单加仓。如果它真的出现一波深度回调,回到11万美元这个位置,那时候我的整体仓位可能会加到三倍左右。但如果比特币真的跌破11万,那我就需要重新去思考整个趋势是不是已经走坏了。因为那种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回到像去年那种非常难操作、窄幅震荡的区间里。那时候策略也得随之调整,不能再去谈什么大的格局,而是只能按区间做波段。赚一点就走、盈利就撤,不能再死扛了。
02 给新人的建议:赚钱不易,对市场保持敬畏
Mia:如果有人想成为下一个你,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予与:因为二级市场特别是合约市场本身,就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真的可以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人能成功,背后可能就是无数人亏得倾家荡产。我觉得大多数人在这条路上,并不具备必要的天赋,也很难真的走到最后。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认清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这个路径不一定非要是合约交易。
至于其他交易员,其实我接触得并不多。一直到最近开始做分享后,才逐渐认识了一些实盘成绩不错的同行。在这之前,我几乎是完全独自走的这条路。所以我想说,如果你想在交易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最重要的几点是:相信自己、持续学习、保持专注。如果你不够专注,不够热爱,那在经历了很多波折和挫折之后,你可能很难坚持下去。
而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也和当时的阶段有关。那时我还年轻,能承受更高的风险。就算在23岁、25岁这个年纪背负了债务,我也相信未来还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弥补。而很多兄弟们不一样,他们已经成家了,可能每个月靠着固定的工资生活,却想通过交易赚取额外收入或改善生活,这种情况下再去做交易真的会非常困难。因为你不仅要面对市场的风险,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上有老、下有小,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交易里。这也让我意识到,我能走到今天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了这个行业,并且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如果我在早期就已经结婚生子,面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也许我也不会有现在的精力专注于交易。
Mia:八年如一日的专注,才造就了现在的你?
予与:
很多人是通过我实盘五万做到一个亿,然后才关注我,觉得我是不是所谓的“万中无一的天才”。如果单从结果来看,我目前达到的资金体量确实可以算是天才,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天才。因为我背后的付出,大家都不会知道,没有人知道我为了走到今天这一步付出了多少。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享受对交易的热爱,这样才能尽量减少焦虑。我想告诉大家,我并不是在这两年之内一蹴而就赚到这个一个亿的。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我付出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其实这条路,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
Mia写在最后:
予与的八年,是三次归零后翻盘的韧性,是“浮亏不加仓”的纪律对抗人性贪婪的清醒,更是把热爱淬炼成体系的修行。
交易没有神迹,唯有点滴积累:找到擅长领域 → 沉浸学习 → 实战验证 → 痛苦复盘 → 迭代进化
“我从不认为自己天赋异禀,只是愿为热爱付出极限代价”
他撕掉‘天才’标签,告诉我们他的故事没有神话,只有普通人死磕的轨迹
希望他的经验助你少走弯路,屏幕前的你,终将在自己的领域成为想成为的人。
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来源:https://x.com/mia_okx
本文无意提供 (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 (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 (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s)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投资专业人士。请您自行负责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适用法律和法规。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