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情报数据挖掘、分析研判,扫码添加“渊亭防务”微信号了解。
摘要:俄乌冲突爆发后,俄乌双方的无人车研发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双方均部署多款无人车执行各类作战任务。在中,已对无人车的用途做了详细介绍。本文选取部分乌克兰方面研发/使用的无人车,阐述其性能和功能特征。
关键词:无人车,乌克兰,俄乌冲突,UGV,地面战场
(图源于社交媒体X,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现如今,地面无人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战场任务,包括直接摧毁敌军、向前线运送弹药与补给物资、撤离伤员、远程布雷或破坏敌方基础设施等。在2022年2月之前,乌克兰国防工业就已开始在地面机器人平台方面开展重要研发工作;这一技术积累对冲突过程中研发新型解决方案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战场任务的多样性促使乌克兰国防工业研发出种类繁多的地面无人系统。多款平台目前已被乌克兰国防军投入实战部署。下文将介绍几款公开信息较多的乌克兰地面无人车的性能和作战方向。
Ravlyk(“蜗牛”)
2024年12月下旬,乌克兰国防部正式将Ravlyk无人车列入军用装备目录,并批准其投入作战部署。Ravlyk无人车由乌克兰无人技术公司(UUT)研发,UUT公司是乌克兰国防工业协会(NAUDI)的成员单位。
(图片源于armyrecognition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avlyk无人车的关键性能参数如下:
重量与载荷:Ravlyk无人车平台重500公斤,可搭载最多200公斤的载荷。
高机动性:紧凑型设计,体积小、机动性强;支持低噪音行驶。
通行能力:采用六轮全驱底盘设计,离地间隙170毫米;六个车轮均由独立的6千瓦电机驱动,可穿越沙地、越野地形、浅沟壑和小型垂直障碍物。
远程操控:Ravlyk无人车可通过地面控制站或便携控制终端进行操控。
模块化设计:可快速进行配置,安装不同武器模块,最大可搭载12.7毫米口径的机枪或40毫米的榴弹发射器,无需任何结构改造即可适应多种任务要求。
连续作业能力:可在观测哨位停留96小时,同时将热信号降到最低以减小检测风险。
Ravlyk无人车由早期的RSBK-M Myslyvets无人平台改进而来,后者曾于2020至2021年在乌东地区前线接受实战测试,验证了其在低强度战场环境下的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2020至2021年的实战测试使开发人员得以优化该平台的控制系统,以增强电子战对抗能力。
2025年6月,制造商DevDroid称其为Ravylk无人车集成了自研的Wolly 12.7战斗模块,配备美国制造的12.7毫米M2式勃朗宁机枪。这一升级将该无人车从后勤平台转变为具有战斗能力的单位。该无人车现被称为Droid Raw 12.7。
(图源于United24media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目前,该无人平台能够同时执行侦察和精确打击的任务。系统火力能打击1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其传感器套件包括窄角摄像头、广角摄像头和热成像摄像头。系统中还安装了一个目标瞄准软件包,用于捕获目标并交战。Droid Raw 12.7继承了Ravlyk平台的机动性,具有电力驱动、全地形轮胎和低噪音特征。据开发商称,Droid Raw 12.7无人车单次充电可行驶20公里。
Protector(“保护者”)
在2024年9月的波兰凯尔采军警防务展(MSPO)上,由乌克兰装甲公司(Ukrainian Armor)开发的一款无人地面车辆Protector首次公开亮相。2023年年中,乌克兰装甲公司与在顿涅茨克作战的前线旅级部队开始合作开发该无人车。该平台是乌克兰的首款重型地面无人车,其主要定位是作为后勤平台运输物资。在俄军无人机愈来愈频繁地打击乌克兰前线后勤线路的背景下,无人运输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图片源于乌克兰装甲公司,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该平台的关键性能特点如下:
平台重量:满载时重3000公斤,无载荷时重2230公斤。
载重:最大载重为700公斤,可运送三名平躺状态的受伤士兵;也可一次性运送三至四台重量50~150公斤、作战范围1至3公里的地面无人车到前线作业。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无人车电量并提高作战效能。
战术作战半径:10公里
观测能力:配有日间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可执行情监侦任务。
无线远程控制:开阔地形通信距离可达12公里;工业区或丘陵地带约7公里(另有数据源称可靠通信范围可超过15公里)。若配备无人机中继系统,控制距离可进一步增加。
作战里程:铺装道路最大里程为400公里,越野地形为200公里。较长的续航使其能在敌方侦察无人机探测区域内灵活机动。
最高时速:公路上为60公里/时;越野地形为40公里/时。
采用四轮驱动底盘,配备防爆轮胎,提高在高风险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发动机:使用19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平均油耗为百公里12升,油箱容量为76升。
通过能力:可涉水深度达0.5米,可跨越235毫米高的垂直障碍物;最大爬坡度为30°,最大侧倾角为25°。
部署时间:20分钟(部署和撤收)
尺寸:5200毫米×1870毫米×1450毫米(长×宽×高),离地间隙235毫米。
配有前端装载机、武器站和电子战有效载荷的Protector无人车(图片源于乌克兰装甲公司,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该无人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模块化载荷设计,其可作为多种类型无人机的远程发射平台。随着俄军越来越多地针对乌军的无人机操控团队进行打击,能够远程发射无人机的平台显得愈加重要。此外,该平台的技术架构支持集成多种武器模块,例如遥控武器站、电子战设备、无线电侦察系统等,使其能执行步兵火力支援到配合传统装甲车作战等多种作战任务。
Liut(“狂怒”)
2025年3月,乌克兰国防部批准Liut无人车投入作战使用。作为一个机动武器平台,Lyut无人车可以在战场上机动以分散敌方注意力,并精确识别敌方阵地,从而提升战场上的战术优势。
(图片来源militarnyi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4年,Liut无人车已从概念设计阶段进入到工业样机阶段,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系列内部测试。测试工作包括编写平台正式列装所需的关键技术文档,以及修正测试中发现的任何问题。正式生产前已经进行30余次测试,具体评估内容包括射击精度、电子战环境下的通信效率、多种地形下的机动性能,以及电池续航能力。
Liut无人车的关键性能参数如下:
重量:330公斤。
外形设计:轮式底盘,四轮驱动;其轮胎具备抗损伤设计——轮胎内部无充气结构,橡胶直接包覆在钢轮圈上,可在遭受火力打击时维持作战能力;体积小,结构紧凑,可以放进一辆军用皮卡的后车厢。
通信距离:在测试阶段,Liut无人车的直接视距通信范围最远可达2公里,在存在障碍物遮挡的区域,其通信距离下降到700米。
作战能力:配备一挺PKT 7.62毫米口径的机枪及其他设备,弹药容量高达550发,相当于移动炮塔,可全天候探测和打击目标;武器系统结合了目标瞄准摄像头,使其能精准打击800米外的目标;其光学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到最远1.2公里外的目标;若集成乌克兰的Bukovel电子战系统,那么该平台就能在距离电子战单元700米范围内具备高效的作战能力。
生存能力:重心低,轮廓低矮,有助于降低可见性;配备静音马达;可在各种温度下运行。
防护能力:车体为4级装甲防护,能抵御常规轻型武器射击,但仍然容易被穿甲弹击穿。
机动性:Liut无人车离地间隙高,可以在地形复杂的区域稳定移动;其前悬挂系统和前转向轮使其具备了更强的越野能力。
续航能力:电池续航时间长达72小时,续航里程可达20公里,可连续行驶最久3小时。
Liut无人车使用的通信系统组件与商用无人机类似,这就意味着其成本低廉,同时实现了两公里的直接视距通信范围。其用户界面经过简化设计,仅需一名操控员使用双摇杆即可同时控制平台与武器系统。这意味着具备无人机操控经验的人可以迅速掌握Liut无人车的操作。
Termit(“白蚁”)
2025年6月,乌克兰国防部批准乌克兰制造商Tencore开发的Termit无人车用于军事作战。该无人车的早期版本早已部署到战场中,在乌军的20多个旅级部队中执行关键的后勤运输和侦察任务。新批准的Termit无人车版本具备更强的机动性能,并采用了适于未来升级的模块化设计。
(图片源于Ukraine’s arms monitor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ermit无人车的关键性能特征如下:
外观设计:采用履带式底盘,车体轮廓低矮、重心低;宽度为120厘米,可用普通皮卡车运输
机动性高:能够穿越多种复杂地形,包括恶劣的越野环境、陡坡和壕沟等;也可适应雨雪天气。
载荷能力:高达300公斤的载重能力,可用于为前沿阵地进行补给或撤离伤员。
平台重量:280公斤
行驶速度:10公里/时
运行时间:长达12小时
续航里程:两块电池可行驶2公里(1块则行驶10公里)
控制距离:长达20公里
基础成本:12000美元起
Termit无人车具备高度模块化设计,可快速适应多种任务。例如,该无人车可加装勃朗宁机枪或MK19榴弹发射器,以进行压制性火力打击。此外,该平台还可以被配置用于执行特殊任务,例如布雷或直接充当移动通信节点。其他升级可能包括增强装甲、绞车模块,以及Bumbox电子战系统。
根据不同配置,Termit无人车支持三种控制方式:一是使用主控器,可直接绑定到某一作战单元,仅需单手操作,特别适用于护送任务,即使是受伤人员也能用这款“单指遥控器”自行撤离;二是采用模拟控制,即使用手持设备,并借助地面控制站,通过信号中继器和放大器来延长控制距离。三是数字控制方式,连接最安全可靠。若配备如Starlink等卫星模块,即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远程操控。
Termit无人车已经通过北约标准认证,并在逐渐改进以符合北约标准化协议(STANAG),从而使北约国家的武装部队能够使用该无人车,并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和信任度。目前乌克兰已生产800多台Termit无人车,并计划在2025年底扩产到2000台。
总结
在俄乌冲突中,接触线附近存在着大量高风险环境下运输和地面小规模进攻战术需求。从实践来看,无人车在运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人员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从作战角度来看,乌克兰的武装无人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乌军的作战灵活性,但同时由于应用规模有限,还没有对战场态势产生显著影响。并且无人车在面对对方无人机时基本没有反抗能力,限制了无人车作战效能的发挥。
未来,地面无人车的实战价值仍需结合冲突特殊性进一步评估。乌克兰在无人车模块化设计、实战快速迭代、北约标准适配等方面的实践,为战场无人系统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但如何突破对抗性环境下的作战瓶颈,仍是其后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渊亭防务是中国军事智能先行者和领导者。(i.utenet.cn)致力于外军前沿情报挖掘,扫码添加“渊亭防务”,了解最新防务情报。
往期推荐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