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战的兴起通过将人类心智定位为关键战场,重塑了现代冲突形态。本文提出了理解认知战的详细理论框架,将其与信息战和心理战等相关概念加以区分。本文强调运用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等先进技术,以感知、决策和社会凝聚力为目标,作为实施认知战的关键手段。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调查使特定个体和群体更易受认知作战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脆弱性因素。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认知作战中运用的工具与技术,以及应对其影响的反制策略。此外,研究还涉及说服技术学等现象,该技术无需直接操控即可影响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强调了采用跨学科方法应对这些挑战、增强国家安全、提升韧性和完善政策制定的迫切需要。
这是蓝军开源情报的第 388 期分享
编译 l 所长007
来源 l 蓝军开源情报(ID:Lanjunqingbao)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Lanjunqingbao2081)
理解认知战的相关性需要将其与信息战和心理战等相关概念加以区分,评估其对安全的影响,并明确其作战重点。战略格局的变化凸显了在这一问题上制定精确定义和术语的必要性。本文通过提供理解认知战及其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清晰框架来填补这些研究空白。
什么是认知战,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学者们在理解认知战时强调哪些具体焦点?
认知战与信息战、心理战和网络战等相关概念有何区别?
哪些群体(即团体)或个人最容易受到认知战战术的影响,其主要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脆弱性是什么?
从事认知战的行为主体采用哪些关键工具和策略,以及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对抗这些敌对战术?
本文回答了四个研究问题,提供了认知战的综合定义,并阐述了其与信息战和心理战等相关领域相比的独特属性。通过绘制各社区的社会经济和心理脆弱性图谱,并识别认知战行为体使用的工具和策略,研究发现迫切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对抗措施。
为回应研究问题,本文采用定性综合方法对认知战的定义、方法和相关概念进行总结和综合。结果章节内的各子章节按照每个研究问题的相应发现进行组织呈现。
本节探讨敌对战术,并研究旨在减轻认知战影响的工具和技术。此外,本节还突出了特定现象,如密码学,虽然与行为主体的行动没有直接关系,但在认知作战的更广泛背景下,在塑造人类认知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和既定的作战概念,确定认知战区别于相关概念和威胁的独特特征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分析了认知战并在两个不同维度上将其与类似概念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突出表明,青年群体、老年人、社会活跃人群和边缘化社区由于数字素养差距、情感操控和算法驱动的回音室效应等因素而特别容易受到影响。这些发现再次确认了通过整合技术、心理学和政策导向策略的多学科方法来应对认知战的紧迫性。这也强烈建议在设计国家风险评估时考虑认知战因素。
目录
引言1
1.引言1
2.研究方法2
3.研究结果(发现)3
3.1.定义与研究方法3
3.2.认知战与其他类似威胁的区别5
3.3.识别易受影响的群体和个人7
3.4.识别认知战的工具和方法18
4.结论21
5.参考文献23
附录A:认知战背景下的表格和图表33
附录B:脆弱群体的识别与分析39
👇👇
1900+经典报告均已上传至星球请扫码登录下载
👇👇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