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麦肯锡发布《2025年技术趋势展望报告(第五版)》(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5)。报告聚焦全球技术前沿,列出13项关键技术,并划分为三大核心板块:一是人工智能革命板块,涵盖代理式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二是计算与连接前沿板块,包括特定应用半导体、先进连接技术、云和边缘计算、沉浸式现实技术、数字信任与网络安全以及量子技术;三是尖端工程板块,则涉及机器人技术、未来出行、生物工程、太空技术以及能源与可持续技术。
(2024年,13个技术趋势中有10个的股权投资增加)
报告通过股权投资规模、人才需求等量化指标,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各项技术的发展现状、挑战等。从投资维度看,13项技术趋势中有10项的股权投资实现增长,侧面反映出全球对前沿技术的持续关注与投入。本文将基于报告内容,对其中的重点技术趋势进行解析。
人工智能革命:从工具到“自主伙伴”的进化
人工智能由其他技术的“基础增强器”转变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虚拟同事”,其影响力已广泛渗透至技术融合的多个交叉领域。报告将人工智能革命划分为两大核心趋势,共同推动产业效率提升与创新边界突破。
代理式人工智能,自主行动的“虚拟同事”。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作为当前增速最快的技术趋势之一,其投资额在2024年激增至11亿美元,相关职位需求也相应地增长了985%。
代理式AI的核心是基于基础模型构建能自主规划、执行多步任务的“智能体”,这些系统不仅能理解自然语言指令,还能熟练运用浏览器、办公软件等“人类工具”,并能生成可灵活调整的工作计划,在智能客服、代码开发、深度研究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
相较于传统自动化工具,代理式AI能够较好的处理“复杂任务”,可通过多智能体协作拆解复杂目标,并支持人类通过自然语言实时调整策略。实践案例显示,OpenAI的Operator能够独立完成订机票、填写表单等网络操作;QuantumBlack为某银行打造的信贷备忘录自动生成系统,将分析师的生产率提高了60%;Darktrace的自主AI代理则能实时检测并响应网络威胁,如同人类免疫系统般有效应对未知攻击。
通用人工智能,多模态融合与规模化应用。麦肯锡《人工智能状况》报告揭示,78%的组织已在至少一项业务功能中部署人工智能,92%的高管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增加相关投资。通用人工智能逐渐突破单一模态限制,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多模态交互演进,同时通过“小模型”(从大模型派生的轻量化模型)降低部署门槛。2024年全球AI股权投资达1243亿美元,其中OpenAI单轮融资400亿美元,创行业纪录。
2025年AI创新加速,围绕增强模型能力、效率及实际应用展开,由科技巨头与初创公司的竞争驱动,同时面临负责任部署、监管及商业化规模化等挑战。技术突破方面,GPT-4.1、Claude4等模型支持实时语音交互与复杂代码生成;Google的Gemini2.5具备百万标记上下文窗口,处理代码库。资金投入方面,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投资规模空前,科技巨头和领先AI公司每年向基础设施、模型及部署投入数千亿美元。其中,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Meta和微软预计2025年各自在AI相关资本支出上花费700亿至超1000亿美元,推动数据中心扩建和定制芯片开发。报告显示,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训练数据的版权争议、模型输出的可解释性不足,以及全球监管环境的碎片化等。
计算与连接前沿: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支撑
计算能力与网络连接是所有技术创新的基石。报告指出,AI驱动的计算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半导体、网络和云计算等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同时,报告也强调技术发展也暴露出全球基础设施在应对这种增长时的脆弱性。
特定应用半导体,AI时代的“算力引擎”。为满足AI训练与推理的海量计算需求,定制化半导体成为核心竞争领域。2024全球股权投资在该领域达到75亿美元。随着针对人工智能的特定应用半导体需求持续增长,行业格局受颠覆性公司影响,全球数据中心快速扩张及复杂地缘政治动态影响供应链与行业战略。
报告预测,2030年约70%的数据中心需求将用于承载AI系统工作负载,2023—2030年适用于AI数据中心的需求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在技术层面,英伟达利用COWOS-long封装技术,整合了多芯片与高带宽存储器(HBM),实现芯片间每秒传输数十兆字节的高速带宽;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自研AI加速器(如AWSTrainium3),降低对第三方依赖。尽管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影响,但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仍然首次突破了6000亿美元大关,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报告强调,持续的贸易争端与潜在关税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或致市场分化,加速技术生态系统国有化趋势,加之HBM供应短缺、GPU专业人才稀缺,技术迭代周期加快,进一步加大了长期规划的挑战。
先进“连接技术”,从“通信”到“感知”的升级。连接技术正从单纯的数据传输朝着“通信+感知”融合的方向演进。5G Advanced为6G发展奠定基础,低地球轨道卫星与网络切片成为新的亮点,2024全球股权投资达到442亿美元。
2025年,网络切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9亿美元,相较于2024年的113亿美元,增长49.6%。2024年,全球5G连接数达到22.5亿,增速是4G同阶段的4倍。在区域应用方面,北美目前的覆盖率为77%,预计到2030年,采用率将达到89%。更高效快速的连接对增强通信及支撑自动驾驶、智能城市、AI计算等新兴技术创新至关重要。AI-RAN和6G等新技术仍处于早期“前沿创新”阶段,目前尚在实验。
企业应用中,SpaceX的Starlink技术实现了手机直接连接卫星,有效填补了传统蜂窝网络的覆盖盲区;空中客车在德国汉堡工厂成功部署了私有5G网络,利用63个天线覆盖了3.6平方公里的区域,远少于传统WI-FI所需的20个;巴塞罗那港则通过私有5G网络连接了超过400个摄像头,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并增强了安全性。
报告指出,尽管全球范围内对6G标准化的共识正在形成,但不同地区的优先事项和技术议程可能导致部分国家或地区寻求早期部署。随着连接设备数量的激增,网络能耗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绿色基站技术的突破以应对挑战。
云和边缘计算,分布式架构的崛起。云和边缘计算通过将工作负载分布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区域枢纽及本地节点,解决延迟、数据传输成本、数据主权及安全问题,优化性能。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云基础设施投资达808亿美元。
2021年以来,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相关职位发布量波动明显,高级软件工程师、软件开发人员和技术架构师等岗位需求在2022年达峰,2024年回落至接近2021年水平,反映后疫情时代云转型加速后,招聘重心开始转向优化及数据驱动的价值创造岗位。报告强调,云服务提供商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新兴提供商凭借先进的硬件技术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与此同时,主权云的需求日益上升,但其在能耗、数据主权和法规遵守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量子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实用化。量子技术利用量子力学特性,在复杂计算、通信安全及传感器灵敏度上具备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2025年预计量子计算将取得显著进展,全球主要科技巨头如亚马逊网络服务、谷歌、IBM和微软等均宣布了量子芯片及能力的突破。其中,谷歌的Willow芯片和微软的Majorana1处理器在误差校正和可伸缩性等关键难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标志着实用化量子系统迈出了关键一步。2024年全球量子技术投资约20亿美元。
技术突破上,谷歌的Willow芯片实现了将超级计算机需要1万亿亿年完成的计算任务缩短至仅需5分钟。同时,亚马逊AWS推出的Ocelot芯片通过创新的“猫量子位”技术,显著减少了量子误差校正所需的硬件数量,有望将相关成本降低高达90%。目前已有34个国家推出国家量子计划,国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IBM在德国开设欧洲首个量子数据中心,英伟达宣布在波士顿建设“加速量子超级计算中心”,整合AI与量子硬件。
尖端工程:重塑产业与社会的“跨界创新”
尖端工程领域涵盖机器人、出行、生物工程、太空技术、能源等,正突破行业边界,推动生产方式与生活模式的根本变革。以下重点分析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从“自动化”到“自主协作”。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促使机器从执行固定任务的工具转变为适应动态环境的协作伙伴,众多厂商正积极构建基础模型以控制机器人行为。报告指出,AI驱动的机器人时代已至,面对劳动力短缺和生产成本攀升,该产业市场机遇巨大,2024年全球机器人领域投资约70亿美元。
报告预计,机器人行业到2040规模达到9000亿美元,这一指数级增长的实现需克服包括技术发展、运营模式、IT/OT基础设施以及大规模自动化方案等多方面的挑战。
实际应用主要案例包括,波士顿动力的ElectricAtlas可在工业环境中搬运重物,现代公司计划部署至生产线;FigureAI的Helix通过视觉-语言-动作融合技术,使人形机器人能执行杂货整理等复杂任务;GXO物流与AgilityRobotics合作,部署Digit人形机器人搬运储物箱;TortugaAgTech的机器人采摘水果准确率达98%,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最后,报告强调人形机器人目前仍面临续航、信任及人机协作等问题。
文章参考来源 |麦肯锡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赛博研究院简介
上海赛博网络安全产业创新研究院(简称赛博研究院),是上海市级民办非企业机构,成立至今,赛博研究院秉持战略、管理和技术的综合服务模式、致力于成为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科技智库、服务数据要素市场的专业咨询机构和汇聚数智安全技术的协同创新平台。
赛博研究院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是包括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通管局、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数据局等单位的专业支撑机构,同时承担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安全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上海“浦江护航”数据安全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上海数据安全协同创新实验室发起单位等重要功能,并组织“浦江护航”数据安全上海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安全高端对话等一系列重要专业会议。
欢迎联络咨询:
电话:021-61432693。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