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 PoE 能“一根网线,既供电又传数据”,但鲜少有人能说清楚:PoE 供电到底分几种标准?差别有多大?哪些设备要用 PoE,哪些必须上 PoE+ 或 PoE++?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彻底的“拆解”,把 PoE 的三大国际标准——
• IEEE 802.3af(PoE) • IEEE 802.3at(PoE+) • IEEE 802.3bt(PoE++)
讲得明明白白,顺便也帮你厘清网络工程中的常见“供电疑惑”。
PoE 的前世今生
在 PoE 诞生之前,网络设备的安装往往很尴尬:
• 无线AP要接网线,还要找电源插座; • 摄像头挂在天花板上,电源线难走不说,还影响美观; • 室外监控更麻烦,一根电源线+一根网线,布线成本翻倍。
于是,IEEE 在 2003 年制定了 IEEE 802.3af 标准,也就是最早的 PoE,规定了如何在网线中“偷渡”电力。
它的原理其实很“取巧”——以太网线有 8 芯,其中只有 4 芯负责数据传输,另外 4 芯大部分时间是闲着的(在 10/100 Mbps 速率下)。于是工程师们就把“闲置双绞线”利用起来,专门用来送电。
一句话总结:PoE 就是“电力搭顺风车”,通过网线把电送到远端设备(PD,Powered Device),而供电方(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一般是 PoE 交换机或者 PoE 供电模块。
IEEE 802.3af 标准(PoE)
发布时间:2003 年
最大供电能力:15.4 W(端口输出),设备实际可用功率 ~12.95 W
这是第一个正式的 PoE 标准,也是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一代。
供电方式
• 使用网线中 备用线对(4/5 和 7/8) 或 信号线对(1/2 和 3/6)来供电; • 电压范围为 44–57 VDC,典型值 48V。
应用场景
802.3af 的 12.95 W 可用功率,适合低功耗设备,比如:
• 普通无线AP • 入门级 IP 摄像头 • 门禁控制器 • VoIP 电话
局限性
随着设备功能越来越复杂,12W 左右的功率捉襟见肘。比如:
• 千兆无线AP需要更多能量; • 云台可旋转的摄像头(PTZ Camera)功率往往超过 20W; • 视频会议终端、带屏幕的门禁机,远超 af 的供电能力。
这时,就需要一个“增强版”。
IEEE 802.3at 标准(PoE+)
发布时间:2009 年
最大供电能力:30 W(端口输出),设备实际可用功率 ~25.5 W
802.3at 也叫 PoE+,它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 af 功率不足的问题。
技术升级点
1. 功率提升一倍:从 15.4 W → 30 W; 2. 更高电流承载能力:对网线和连接器要求更高; 3. 兼容 af:PoE+ 设备向下兼容 PoE(即 PSE 能识别并调整功率)。
应用场景
PoE+ 的 ~25W 实际可用功率,大大拓展了应用:
• 千兆 Wi-Fi AP(如 Wi-Fi 5/6 的吸顶式 AP) • 云台式摄像机(带红外补光、旋转云台) • 视频会议终端 • 小型一体化工控机
在项目实施中,很多人以为 “PoE=30W”,其实这是个误区。PoE 标准必须区分 af 与 at,否则买错交换机,就会出现设备“亮机但不稳定”的情况。
IEEE 802.3bt 标准(PoE++)
发布时间:2018 年
最大供电能力:90–100 W(端口输出),设备实际可用功率 ~71–90 W
802.3bt,也称 PoE++ 或 4PPoE(Four-Pair PoE),是目前最强大的 PoE 标准。
技术升级点
1. 四对双绞线同时供电:之前的 af/at 都只用两对线,bt 则用满四对线; 2. 功率大幅提升:最高 90–100 W; 3. 两种级别:
• Type 3(最高 60W,设备可用 ~51W) • Type 4(最高 90–100W,设备可用 ~71–90W)
应用场景
PoE++ 已经能满足高功耗设备,几乎替代传统电源:
• Wi-Fi 6/6E/7 高性能 AP • 多通道高清视频会议终端 • 高倍变焦/大功率补光的安防摄像机 • 工业物联网设备(如小型交换机、工控终端) • 甚至部分 LED 照明、门禁闸机
PoE++ 的高功率并不是随便“插上线就行”,对布线提出了更高要求:
• 建议至少使用 Cat5e 或更高规格网线; • 长距离供电要考虑电压降和线缆发热; • 部分老旧交换机即使支持 PoE,也可能无法稳定提供高功率。
三大标准对比表
PoE 之外的“私有供电协议”
除了 IEEE 标准,市面上还存在一些厂商的“私有 PoE”方案,比如:
• Cisco UPoE:最高 60W,比 PoE+ 强,但早于 802.3bt; • Passive PoE:不遵循 IEEE 标准,固定电压(如 24V),常见于无线 CPE。
工程实践中要特别注意:私有 PoE 与标准 PoE 并不兼容,一旦设备/交换机不匹配,轻则无法供电,重则烧毁设备。
回顾 PoE 的三代进化:
• 802.3af,让“一根网线走天下”成为可能; • 802.3at,把 PoE 推向更高性能设备; • 802.3bt,则直接迈入“高功率供电时代”。
对于网络工程师和 IT 运维来说,理解这三大标准的区别,不仅能避免选型踩坑,更能在项目规划时做到既省钱又可靠。
所以,下次有人问你:“PoE、PoE+、PoE++ 到底有什么区别?”
你就能自信地回答:功率不同、应用不同、布线要求不同——选对了,设备才跑得稳!
支持就在看
一键四连,你的技术也四连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