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别管我!他是真的爱我,这钱是投资不是被骗!”民警不厌其烦地12次电话、上门劝阻,还是没能保住袁女士的400万。袁女士是上海一名38岁的单身女老师,她在网上偶然邂逅了一名家境殷实、外表俊朗的男子,关键是两人的三观非常一致,非常聊得来。更难得的是,男子也对袁老师非常钟爱,早晚嘘寒问暖,经常送花送小礼物,可以说是眉来眼去、两情相悦。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袁女士更是喜极而泣:“终于要把自己嫁出去了,再也不怕催婚和别人异样的眼光了。单身38年没有白等,终于让我等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很快,男友告诉她一个更好的消息:他知道一个虚拟货币投资平台的内幕消息,可以做到稳赚不赔,要袁女士和他一起投资,赚到钱后办一场盛大的婚礼。袁女士原本不愿意投资,但耐不住男友软磨硬泡,只好答应,但是出于谨慎,她只投了两万试试水。在男友的指挥之下,两天之后,袁女士就赚到了7000多块钱,还能正常提现。袁女士放下心来,逐渐加大了投资金额。就在这时,另一边的反诈中心收到了袁女士银行账户异常的线索,多次电话联系、派民警上门劝阻。然而,袁女士把所有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男友汇了报,男友说:“国内禁止虚拟货币,所以警察才会上门调查。”在男友的教唆下,袁女士以向朋友转账、还款等理由搪塞民警。民警连续12次电话、上门劝阻,袁女士不耐烦了,坚称自己没有被骗,自己是在投资,说民警不懂,少管闲事,甚至威胁要打12345市长热线投诉民警。直到袁女士投入了近400万元,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提现,她才到公安机关报警求助。然而,即便在做笔录的时候,袁女士仍旧对男友抱有幻想,不愿相信对方是骗子……这种"油盐不进"的状态,在高学历受害者中特别常见。反诈民警遇到过更极端的情况:一位老板坚信自己投资的"冬虫夏草项目"能暴富,民警苦劝4小时,他居然怒吼:"你们警察懂什么!"为什么聪明人更容易被骗?因为骗子太懂得利用人性的心理弱点了。他们最常利用的有三个致命心理陷阱不怕没知识,最可怕的是“半吊子”知识。掌握了“半吊子”知识的人最容易不懂装懂,张口就是“你不懂”,而且,他们会以有限的知识帮助骗子“圆谎”。以虚拟货币为例,从没听说过虚拟货币的人听到骗子推荐投资虚拟货币时,他们会去查证,反而,听说过又不是很懂的人会忙不迭地附和:“是的,虚拟货币很赚钱,那个谁谁谁赚了几个亿。”袁女士事后回忆,其实有很多破绽:"他从不愿视频通话,每次问具体工作就岔开话题。" 但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她习惯了理性分析,反而忽略了直觉警报。骗子特别喜欢公务员、教师、医生这类职业人群。南宁王阿姨被骗案中,骗子伪装"网信部工作人员",用"IP追踪""跨境协查"等专业词汇唬人,让退休前是会计的王阿姨深信不疑,差点卖掉两套房子凑500万"自证清白"。沉没成本陷阱在电信网络诈骗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诈骗分子扩大诈骗金额的利器。他们先让你损失一部分金额,然后你就会为了拿回损失的那部分钱,源源不断地继续给骗子转钱。刷单返利诈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杭州姑娘小沈最初只是想赚点零花钱,在"点赞刷单群"里确实拿到过几十元返利。当投进去的2万块被冻结时,骗子说"再投89800就能解冻",她明知道可能是骗局,还是抱着"捞回本钱"的心态要转账。"我知道可能被骗,但就赌这一次。" 这句话民警听过无数遍。就像玩老虎机,越输越想翻本,最后把家底都押进去。反诈专家算过一笔账:90%的人在第一次怀疑时止损,损失不会超过5000元;但像小沈这样"赌一把"的,平均损失会扩大20倍。随着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即使产生怀疑,也不愿意承认错误,导致越陷越深。
“后来我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但已经投了那么多钱,只能告诉自己必须相信它。”
去年5月24日晚8时,崇川公安分局文峰派出所民警陶天宇见面预警劝阻时,见到受害人马女士手机正处于转账页面,当即上前夺下手机。
然而,此时已经“上头”的马女士已经听不进民警的劝告,一心只想抢回手机,完成“限时刷单任务”。
“求求你了,我就转这最后一笔!”为了抢回手机,马女士将民警的手臂都抓伤了。
袁女士不是单纯被骗钱,她是陷入了"杀猪盘"最狠的套路 —— 情感绑架。骗子每天早晚问安,记住她的生理期,在她加班时给她点外卖,在她不开心时送她花哄她开心。这种情感投资让受害者把民警的劝阻当成"破坏幸福"。有的女性受害者,在报警还哭着说:"他那么关心我,怎么可能骗我?"先锋曾接触过一个女性受害者,知道对方是骗子后,却对骗子念念不忘,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来。劝阻民警无奈地说:"有时候我们出示证件,当事人反而觉得'警察都是骗子扮的'。"看了这么多案例,不是让大家恐慌,而是要建立正确的防骗思维。记住这三个反诈公式,比记住所有骗术都有用:公式一:要钱 = 诈骗(+ 验证码 = 绝对诈骗)98%的电信诈骗都有两个特征:要么让你转钱,要么要短信验证码。袁女士的"投资平台"要转钱,王阿姨遇到的"安全账户"要转钱,小沈的"解冻资金"还是要转钱。凡是让你往陌生账户转钱的,不管说得多好听,先问自己:"这钱转出去,还能回来吗?"别以为熟人推荐就安全。境外电诈案件里,很多都是通过熟人关系实施的。骗子知道你不好意思拒绝亲戚朋友,会先骗一个人,再让他去骗身边人。正确做法是:不管男女朋友还是闺蜜,推荐投资或借钱时,一定要视频通话核实,最好是通过多种渠道核实,防止AI换脸。所有骗局都有个共同点:催你赶紧决定。"今天不转钱就冻结账户""名额只剩最后一个",这些话术都是为了不让你冷静思考。反诈民警总结的"十分钟法则"特别管用:只要涉及钱的事,不管多急,先晾十分钟,给家人打个电话,或者拨打96110反诈热线核实。就这十分钟,能挡住80%的骗局。骗子最怕的不是聪明人,而是承认自己"可能被骗"的人。记住,诈骗分子无处不在,不分目标,无论你是谁,都有可能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承认自己有被骗的可能,不是笨,而是对自己的钱袋子负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