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于9月26日《新华日报》,点击查看原文。
【新华日报】在如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关乎着个人隐私和企业秘密,更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作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江苏)、江苏省首批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先导区,苏州高新区扛起责任担当,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集聚起山石网科、中移软件、国芯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以及安硕数科、棱镜七彩、美天网络等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达4家,覆盖了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平台安全、传输安全等全链条多层次领域。
9月15日至21日是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连日来,记者走进苏州高新区的一家家网络安全企业,近距离体验最新成果、了解发展故事,看企业如何创新自身技术,合力守护“云”端,为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双A战略”解放算力、人力
9月18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昆明主会场,一枚由山石网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研的ASIC安全专用芯片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枚芯片仅有指甲盖大小,表面电路细如发丝。
“它是CPU的‘解压神器’,可以很好地解放算力。”山石网科创始人罗东平解释,CPU承担着大量的数据转发任务,但目前CPU性能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而由山石网科研发的这枚芯片,可以主动接管那些曾消耗CPU近90%工作量的繁重任务,让CPU解放出来,全力处理关键运算,为网络带来前所未有的高吞吐、低时延和高稳定性。
自主研发ASIC安全芯片,山石网科走在了国内最前列。“没有自己的芯片,高端网络安全设备很难真正实现自主可控。”罗东平曾是全球网络安全巨头NetScreen的核心创始工程师团队成员,负责芯片的开发。过往的经历让他坚信,自研芯片不仅是技术补充,更是从“无”到“有”的关键突破,可以真正缓解安全设备与网络带宽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经过多年攻坚,这一愿景成为了现实。
如今,山石网科已成为中国网络安全行业的技术创新领导厂商。公司展厅中,“8年、30多万台安全设备、为超4万客户提供安全防护”的数字,记录着山石网科从硬件设备到芯片级创新的历程。其客户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金融、政府、运营商、互联网、教育、医疗、能源、交通等行业。
“当前,市场对高性能、自主可控的安全方案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应对多变的外界挑战,我们制定了‘双A战略’,第一个‘A’即为‘ASIC’,核心产品为ASIC安全专用芯片;第二个‘A’为‘AI’,即通过自研AI驱动安全智能体,构建下一代智能安全防御体系。”罗东平说,通过“双A”的协同应用,可以很好地解放算力、人力,系统化提升网络安全治理水平。
锚定这个战略,山石网科开展了一揽子创新实践,比如围绕AI技术应用,山石网科通过推出“山石灵岩”大模型、设立“首席AI官”等,将研发效率提升约25%。在专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山石网科还积极将网络安全科普送进校园。
“网络安全的技术创新,需要坚持长期主义。根据攻防情况的变化,我们要动态采用新技术进行产品和方案的创新。”罗东平说,山石网科将深度拥抱AI等新技术,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定力应对安全风险,为网络安全构建更加坚固的防线。
国产“芯”守护网络安全
9月中旬,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一家领先的AI技术芯片企业“牵头”推出可信AI推理卡CCAT200T,可以有效防止敏感信息泄露与恶意代码入侵,产品主要元器件均实现了技术及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今年以来,国芯科技在安全芯片的技术创新上大动作不断。今年5月,国芯科技“量子盾牌”抗量子密码芯片AHC001通过内部测试,可有效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超级量子算法”对现有密码的破译,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起更坚固的信息安全防线。
为何下大力气攻坚安全芯片技术?对国芯科技来说,这既源于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也是其针对自身现状展开的战略布局。早在2004年,国芯科技便开始为联想集团提供安全服务。国内首款自主研发安全芯片“恒智”,就有国芯科技的技术支持。“战略投入一定要走在前面,才能为未来产品迭代打好基础。”国芯科技总经理肖佐楠说。
这样的理念贯穿了国芯科技的成长全过程。落户苏州高新区24年以来,国芯科技的产业赛道从最初的嵌入式CPU芯片的IP设计,逐渐扩展至汽车电子芯片、量子安全芯片、AI芯片等新兴领域。时间在变、环境在变,但不变的是对自主创新的坚持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说到这,肖佐楠提到了企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转折点:第一个是在2010年左右,公司毅然投入大量资金,全力引进PowerPC架构,进军汽车电子、工控等领域;第二个是2022年1月在科创板上市后,又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特别在RISC-V技术和产品上持续取得进展,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56.26%,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89.9%。
如今,这些布局已初见成效。发布全球首款面向48伏汽车电子架构的安全气囊点火芯片CCL1800B,填补了48伏安全气囊芯片的全球市场空白;自主研发的车规级MCU芯片CCFC2012BC单颗累计出货量成功突破1099.2375万颗……近两年,国芯科技迎来创新成果的集中爆发期,多款新产品陆续推向市场。2025年一季度,国芯科技DSP芯片在国内率先启动量产,打破国际巨头的垄断局面。
“苏州的产业生态成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肖佐楠说,苏州是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的城市,创新要素集聚,这让国芯科技大量的产业链合作伙伴,都能在本地找到,大大加速了企业成果转化进程。“我们正主动拥抱全球AI浪潮,将RISC-V+AI技术深度融入产品,以创新响应未来挑战。”
织密“云”端安全网
近日,在国内两大权威安全机构——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联合发布的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中,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自研的移动云大云海山数据库(He3DB for PostgreSQL V2.0)获评“Ⅰ级”认证,成为国内电信运营商里,首款通过“安全可靠测评”的数据库产品。
作为中国移动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涉云业务主入口,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负责中国移动旗下云计算平台“移动云”的建设、研发与运营,自研产品超200款,覆盖云计算行业全产业链,为政务、医疗、教育、交通、制造、金融等行业的超百万用户,提供算力网络与AI解决方案。
随着云计算在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广泛应用,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面临的责任与挑战也越来越大。“在大模型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安全体系越来越难以应对技术暗面。”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网信安全部总经理王浩硕说,这就意味着必须不断加强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才能为加快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提供可靠、持久的“云”端守护,构建坚不可摧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防线。
与启明星辰的强强联合,便是移动云的一步“妙棋”。双方将各自在云业务上的积累和安全技术优势融合起来,开发AI安全云脑,围绕AI安全治理、算网融合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智能免疫新型的防御范式。
截至目前,移动云已顺利通过公安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四级认证,这也是目前云服务提供商所能获得的最高安全等级。此外,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的全栈专属云、边缘计算云等平台均已经高分通过等保三级测评,参与多项国家云安全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累计获得20多项国内外权威安全资质认证;实现了数据分类分级100%全覆盖,分类分级方法获得工信部基础电信行业数据标准贯标优秀案例,成为首批通过中央网信办数据安全管理认证的云服务商。
“网络安全产业是大势所趋更是发展所需,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苏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当前,AI大模型等新技术发展迅猛,加速渗透进各行各业。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其意义不仅是抢占产业新赛道,更是为了打好“地基”,给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当前,苏州高新区正重点发力工业互联网安全和工业数据安全赛道,协同发展云安全、5G安全和智慧城市安全等领域,持续提升区域网络安全供给能力和赋能水平,着力打造网络安全产业的“苏州名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报道原文。
注:本文转载自新华日报,作者:秦建茹 陈悦勤,编辑:陈雨薇。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