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万向区块链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CertiK CTO李康博士受邀参与题为“创新与监管的共生:构建安全的Web3支付未来”的圆桌论坛。该论坛由PANONY & PANews联合创始人毕彤彤主持,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红林、SlowMist副总裁孙熹共同参与,围绕安全风险、监管不确定性、去中心化与合规平衡、创业与个人安全实践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底层安全风险+上层合规挑战
论坛伊始,嘉宾们一致认为Web3支付当前面临“底层安全风险+上层合规挑战”的双重压力。
李康博士分享了CertiK的观测数据:除项目方与企业主动报案的安全事件外,大量普通用户因“小额损失(如几千元人民币)”选择沉默。追回成本高于损失金额,导致这部分“沉默受害者”规模远超预期。他表示:“这类分散的小额损失虽未引发集中关注,但长期来看,会持续影响用户对Web3支付的信任度。”
在合规层面,李康博士强调“监管不确定性”需从三方面警惕:一是政策本身的动态变化,不同地区对加密支付的态度差异显著;二是技术追踪的复杂性导致监管规则易被误读,让企业对支付解决方案的落地心存顾虑;三是跨区域监管的协同滞后,公链的全球性与地区性监管更新不同步,可能导致支付企业“不慎触雷”。
刘红林律师也补充道,链上资产冻结(如USDT因监管要求被冻结)已成为大金额用户的重要风险,进一步凸显合规落地的紧迫性。
企业入局预案:安全与合规需“从0嵌入”
针对“Web3支付领域创业者与企业应如何提前预案”的问题,嘉宾们从技术与合规双轨给出建议。SlowMist孙熹提出,合规不能“事后补位”,需在业务设计初期就嵌入模块;技术层面需搭建完善的钱包安全策略(支持多签、NPC等)、接入链上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李康博士从CertiK的实践经验出发,强调“风险意识先行”:企业创始人需尽早建立安全与合规认知,具体动作可从“链接行业资源”切入,多与安全公司、专业律所建立沟通,提前规避技术盲区与法律风险。“安全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贯穿业务全流程的体系化工作。例如我们为企业提供的链上交易监测与安全评级服务,本质是帮助企业在合规框架内,提前识别黑钱流入、异常转账等风险。”
刘红林律师则从法律视角补充,企业需结合“目标市场”规划合规路径:明确展业地区所需牌照,平衡合规投入与业务阶段的匹配度,避免“为合规而合规”,而是通过合规实现“用户资产保护”的核心目标。
普通用户指南:认知先于操作,理解技术是关键
对于普通用户,李康博士给出了务实建议:首先需明确自身需求:若仅为投资,可选择交易所、传统ETF等低门槛渠道,无需直接持有资产;若希望深度参与Web3支付,必须“先理解技术原理”,建立基础风险认知。
“不要盲目依赖搜索引擎下载钱包或交易所,假冒平台与木马病毒是当前用户资产被盗的主要诱因之一。”李康博士结合CertiK监测到的钓鱼事件提醒,“同时,建议用户主动链接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遇到小额损失时,即使不报案,也可通过专业咨询了解‘如何避免二次踩坑’,减少后续风险。”
孙熹与刘红林也补充,私钥是用户资产的“唯一凭证”,需做好物理隔离存储;出金环节应警惕C2C变现带来的法币账户冻结风险,避免接触涉灰资产。
传统支付企业入局:如何合规参与是关键
针对“传统Web2支付企业进军Web3稳定币领域”的热点话题,李康博士为“观望中的传统企业”注入信心:“基于虚拟货币与代币化的支付机制已成为行业现实,不是‘要不要参与’,而是‘何时以合规方式参与’。”他强调,传统企业可依托Web3安全公司的技术能力(如CertiK的链上监测、安全审计、合规解决方案),降低入局门槛。
孙熹则提出三个关键判断标准:业务场景是否支持Web3化尝试、用户资产是否得到合规保障、以及风控与监管问题能否及时应对。唯有在这三方面做好准备,企业才能顺利入局并立足新一代支付体系。刘红林律师也表示,“Web3支付是确定的未来,企业需先‘登上火箭’,再逐步优化合规与安全细节。”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