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工具箱把平时渗透测试常用的功能都集成在了一个界面里,比如抓包、子域名收集、漏洞探测这些。最方便的是它内置了不少现成的漏洞检测模块,像OA系统、常见框架的利用脚本,点几下就能快速筛查一遍。前两天我用它扫新上线的系统,十分钟就发现了某个旧版组件的反序列化问题,比以往省了不少时间。
实际用的时候还是得小心。特别是内网渗透和免杀相关功能,最好先在隔离环境验证效果。毕竟这类集成工具更新快,有些脚本可能会误报。
使用体验嘛,界面确实算不上美观,但功能分类挺清晰。平时应急响应或者护网期间快速排查风险点时,能省去到处找工具的时间。
我们来提取并讨论上述工具描述中涉及的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点:
做安全,不管是红队还是蓝队,第一步永远是搞清楚“我们有什么”。攻击面都找不到,防护就无从下手。工具里提到的子域名爆破、JS文件探测这些功能,核心目的就是这个。我自己的习惯是,在每次重保演练前,都会用类似的方法把单位的全部互联网资产彻底梳理一遍,经常会发现一些早已被遗忘的、疏于管理的测试系统或子域名,这些往往就是最容易被突破的薄弱点。这一步做得好,防守就成功了一半。
知道有什么资产之后,就要判断它们是否存在已知漏洞。工具里集成了各种OA、框架、组件的利用脚本,其价值在于“武器化”。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扫描一下报个版本号,而是能一键验证漏洞是否真实可利用,比如能否直接获取一个反序列化漏洞的shell。对于防守方来说,这能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高危风险,确定修复的优先级;对于攻击方,这就是将扫描结果转化为实际攻击入口的关键一步。在实战中,速度就是一切。
搞渗透的都知道,光打进去不算完,关键是怎么留下来。这就是“内存马”和“Webshell免杀”这些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内存马直接将恶意代码注入到运行中的服务进程里,不落盘,传统查杀很难发现。而Webshell免杀则是在与安全设备的检测规则进行持续对抗,目标是让上传的后门文件不被识别。这一环做不好,就算拿到了权限,也可能分分钟被溯源和清理掉,攻击链条就断了。
突破边界机器只是开始,真正的核心数据通常在内网。所以“内网渗透”和“内网穿透”能力至关重要。进了内网,要能进行主机发现、漏洞扫描、口令爆破,逐步扩大战果。同时,为了能从外网稳定地控制内网的机器,就需要内网穿透技术(比如常用的frp、nps等)来建立一条稳定的“隧道”。护网中蓝队重点监控的,就是这种异常的横向移动和出网流量。
这是一个攻防双向的技术点。对于攻击方(红队),要设法隐匿自己的行踪,这就是“程序免杀”要做的,让木马或工具在目标机器上运行时不触发告警。而对于防守方(蓝队),则要善于利用工具中提到的Windows/Linux溯源工具,去分析日志、进程、网络连接,寻找攻击者的蛛丝马迹,实现反制。这就像一场猫鼠游戏,比拼的是谁对系统的理解更深、更细。
下载链接
https://pan.quark.cn/s/4a6209165ff50x04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