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团队都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如何选择客户触达的路径?是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用专业与温度建立深度关系;还是借助渠道伙伴的触角,快速覆盖更广阔的市场?在安全行业尤为如此!
这里没有实物产品的直观展示,没有标准化的价格标签,客户的需求往往隐藏在技术架构的缝隙中,甚至连客户自身也未必能清晰描述痛点。当销售管理者站在直客与渠道的十字路口时,他们选择的不仅是资源分配方式,更是团队基因的塑造方向——是成为“技术医生”直面病痛,还是成为“生态架构师”联动资源?
如何在直客深耕与渠道破局中找到动态平衡,这道题没有绝对答案,但却有规可循。
直客销售的本质,是销售团队直接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在网络安全领域,客户面临的威胁往往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这要求销售团队具备双重能力:技术理解力与需求翻译力。
1. 技术理解力:成为客户的“安全顾问”
直客销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将技术语言转化为商业语言。例如,当客户提到“数据泄露风险”时,销售需要快速拆解:这是存储层的安全漏洞,还是传输过程中的加密缺失?是内部权限管理疏漏,还是外部攻击的突破口?这种拆解能力不是靠产品手册背诵,而是通过持续学习行业案例、攻击手法、合规要求形成的“条件反射”。
更关键的是,销售要能预判客户未说出口的需求。比如,一家企业可能因合规要求采购安全设备,但深层需求可能是通过安全体系升级提升客户信任度,进而获得更多业务机会。直客销售需要通过提问、倾听、观察,挖掘这些“隐性需求”,并给出超越产品功能的解决方案。
2. 需求翻译力:把技术价值变成商业回报
客户购买安全服务的终极目标,是降低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提升竞争力。直客销售必须学会用ROI(投资回报率)思维构建话术。例如,渗透测试服务不是“找漏洞”,而是“帮你提前发现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数据泄露、监管处罚的隐患,避免损失远超服务成本的潜在风险”;等保测评不是“应付检查”,而是“通过标准化流程证明你的安全能力,增强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信任”。
这种翻译能力需要销售团队具备跨领域知识:既要懂技术原理,又要懂行业趋势、客户业务模式,甚至要了解客户的客户(如金融机构需要满足监管对投资者保护的要求)。当销售能站在客户董事会视角讨论安全投入时,直客模式的壁垒就建立了。
3. 直客模式的挑战:资源投入与长期主义
直客模式的优势在于高利润率、客户忠诚度、需求反馈的直接性,但代价是前期资源投入大、成交周期长。一个大型企业的安全体系建设项目,从需求对接到方案落地,可能需要6-12个月,期间需要销售、技术、售后多团队协同。因此,直客模式更适合高价值、长周期、定制化需求强的客户群体,如金融、政府、能源等关键行业。
直客销售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通过持续服务建立“安全伙伴”关系。销售团队需要制定长期跟进计划,定期输出行业洞察、威胁情报、优化建议,让客户感受到安全投入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
如果说直客销售是“精准制导”,渠道模式则是“广域覆盖”。在网络安全行业,渠道伙伴(如系统集成商、云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商)往往拥有客户资源的“最后一公里”触达能力,他们的优势在于本地化服务、行业深耕、客户关系维护。
1. 渠道选择:找到“价值观同频”的伙伴
选择渠道伙伴时,重点考察三个维度:
技术互补性:伙伴的技术能力是否能弥补你的短板?例如,一家专注软件测试的渠道商,可能需要你的渗透测试服务来完善解决方案。
客户重叠度:伙伴的客户群体是否与你的目标市场高度重合?例如,面向制造业的渠道集成商,可能更需要你的安全服务。
文化契合度:伙伴是否认同“安全是业务保障而非成本”的理念?如果伙伴习惯用低价竞争,可能损害你的品牌价值。
2. 渠道赋能:从“卖产品”到“卖能力”
渠道伙伴的痛点往往在于:缺乏安全领域的专业能力,难以向客户传递价值。因此,销售管理者需要将渠道赋能从“产品培训”升级为“解决方案能力培训”。例如:
联合开发行业解决方案包,将你的服务嵌入伙伴的标准化产品中;
提供销售工具,降低伙伴的销售门槛;
设立技术支持,快速响应伙伴在项目中的技术疑问。
这种赋能的终极目标,是让渠道伙伴从“你的代理商”变成“你的安全能力延伸者”。
3. 渠道模式的挑战:利益分配与品牌管控
渠道模式的核心矛盾在于:如何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品牌?如果渠道商为追求业绩压低价格,可能破坏市场定价体系;如果渠道商过度依赖你的品牌,可能削弱自身能力建设。关键在于:
分层激励:根据渠道商的贡献度(如客户开发数量、项目规模、复购率)设计差异化返利政策,避免“大锅饭”;
品牌共治:与核心渠道商联合打造案例库、白皮书,提升双方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退出机制:定期评估渠道商的业绩与价值观匹配度,及时淘汰“吸血型”伙伴,保留“共生型”伙伴。
直客与渠道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需要根据市场阶段、客户类型、资源禀赋动态调整的组合策略。
1. 市场阶段决定资源倾斜
启动期:资源有限时,优先通过直客模式打磨解决方案、积累标杆案例,再通过渠道复制经验;
成长期:市场需求爆发时,通过渠道快速覆盖长尾客户,同时用直客团队维护头部客户;
成熟期:建立直客与渠道的“铁三角”协作机制(如直客团队负责需求挖掘,渠道团队负责交付,双方共享利润)。
2. 客户类型决定触达方式
高价值客户(如大型企业、政府机构):采用直客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建立深度信任;
中小客户(如初创企业、区域机构):通过渠道模式,提供标准化产品包,降低服务成本;
新兴市场客户(如物联网、AI安全领域):联合渠道商共同开发市场,分担风险与收益。
3. 资源禀赋决定核心能力
如果团队技术底蕴深厚、行业洞察力强,可强化直客模式,成为“安全思想领导者”;
如果团队市场覆盖能力强、本地化服务资源丰富,可深耕渠道模式,成为“安全生态整合者”;
最理想的状态是:直客团队提供“技术弹药”,渠道团队提供“市场炮火”,双方形成正向循环。
直客与渠道之争,本质是销售资源如何更高效地分配。无论是选择“深度”还是“广度”,核心都在于:你能否为客户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网络安全行业,这种价值可能是直客模式下的“风险预判能力”,也可能是渠道模式下的“快速响应能力”。销售管理者的智慧,不在于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根据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团队能力,动态调整直客与渠道的配比,让两种模式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最终,所有销售策略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让客户在需要安全保障时,第一个想到你——无论他是通过你的销售团队,还是通过你的渠道伙伴。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