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EY)近期被曝发生数据泄露事件:一个部署在微软Azure云平台、容量高达4TB的数据库备份文件因配置错误而处于可公开访问状态。此配置疏忽使攻击者能够直接访问该数据库,其中可能包含安永客户的敏感财务记录、内部系统凭证和身份验证令牌等核心数据。
作为全球领先的审计与咨询服务机构,安永在客户数据安全方面承担重要责任。此次事件反映出,在复杂云环境不断演进的背景下,企业在资产配置与安全管理方面仍面临持续挑战。事件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若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客户信息在后续链条中被滥用的潜在风险,对客户信任与业务连续性构成影响。这也暴露出安永在云环境安全配置管理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同时表明其在网络资产安全治理上具备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风险扩张:云、影子资产、供应链
成企业安全 “三大软肋”
安永的数据泄露并非个例。近年来头部企业频发的类似安全事件,根源在于数字化进程中企业攻击面的指数级扩张,以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管控失位,具体可归结为四大核心诱因:
首先,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广泛采用云服务、远程办公模式,导致IT资产从集中的数据中心分散至全球各地,边界模糊化;
其次,“影子资产”现象普遍,员工为追求便捷可能私自部署未授权的应用或设备,这些资产游离于安全团队的管控之外,形成管理盲区;
再者,供应链与开源依赖的复杂性,大幅增加风险传导路径,企业即使自身运维规范,也难防第三方组件或合作伙伴的配置疏漏;
最后,自动化攻击工具的发展,使攻击者能以极低成本快速扫描全网,精准定位并利用暴露的脆弱资产。
若企业未建立覆盖全链路的资产发现、合规检测与持续监控机制,则必然陷入“看不见、管不住”的被动局面。而要系统化解此题,需构建面向全域数字系统的资产管理能力,实现从被动防护到主动管控的转型。
事实上,安永事件的根源不仅在于资产暴露,更在于有缺陷的云配置未在正式使用前被发现和验证。
大型企业的云环境通常采用自动化运维与基础设施即代码(IaC)方式部署,权限策略、安全组配置等关键信息都以代码形式在配置文件中声明。可以在正式使用前对云配置文件进行安全验证,提前发现潜在的权限配置缺陷,从源头避免数据泄露风险。
因此,正式使用前的安全测试,与事后资产治理同等重要,是企业实现数字资产安全闭环的关键一环。
永信至诚「数字风洞」:
以“资产可视管理 + 风险闭环处置”
守护数字健康
面对日益严峻的数字资产治理挑战,永信至诚依托「数字风洞」数字健康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从 “看得见、看得清、管得住、持续免疫” 四个维度破解资产治理难题:
01
全量资产自动化发现,消除管控盲区
「数字风洞」通过多源采集技术(主动探测、被动流量分析、API集成等),自动发现并梳理企业内外部所有资产(包括云资源、API、影子IT),构建实时更新的统一资产台账,确保企业对自身数字资产“看得全”,从源头上避免类似安永的资产失控问题。
02
资产安全态势可视化,实现风险精准定位
通过动态拓扑图,系统可清晰绘制资产间的关联关系与软件供应链依赖链,持续监控资产变化,动态标记资产属性,结合变更自动同步台账,实时关联资产风险状态,完整记录风险详情及处置变更历史,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与风险把控。
03
风险闭环管理,全局保障风险消除
对于已验证的风险,平台实现了 “发现 - 评估 - 处置 - 验证” 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从风险发现、基于智能算法量化风险并生成处置优先级,到工单自动分派、修复进度跟踪,再到启动复测验证机制进行复测验证,确保风险真实消除,形成严格的风险闭环。
04
安全能力持续运营,构建免疫体系
通过将专家经验沉淀为可复用的知识库、载荷库,并依托标准化的工作流与协同机制,实现安全运维的效率提升与能力传承。最终将安全治理从项目式活动,转化为企业内在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数字安全测试评估赛道领跑者、网络靶场与人才建设领军者,永信至诚倡导将安全管理从 “单次事件应对” 升级为 “数字健康” 常态化管理。通过「数字风洞」数字健康管理平台,定期对资产进行安全“体检”(发现与评估)、精准“治疗”(处置与验证)和构建“免疫力”(知识沉淀与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防御体系,实现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健康的转变,确保企业的数字化业务在复杂网络环境中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地运行,实现数字健康。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