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安全行业自2023年开始“入冬”,网安企业收入一路下滑,亏损不断扩大,企业叫苦连天,大家都想问问网络安全行业的“冬天”还要多久,“春天”什么时候来?
随着安全行业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发布完毕,我们挑选了19家安全上市公司,将他们的数据汇总合并,通过分析近五年单季度财务数据变化,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一、2022年Q1-2025年Q3单季度数据分析
1.营业收入仍处下行区间,但降幅收窄
从行业整体收入看,单季度营业收入从2023年Q3开始持续下降,2024年各季度维持在-9%~-10%区间;2025年Q1短暂回正至0.5%后,2025年Q2、Q3又回落至-4.8%、-8.5%。虽然收入端的下降趋势仍在延续,尚未出现明确的触底回升信号,但是下降幅度似有收窄趋势。
从各家公司收入看,行业头部厂商从2023年开始,陆续进行收入“挤水份”行动,放弃收入持续增长目标,筛选能够回款的优质客户以稳定现金流,我们认为该动作已接近尾声,行业的收入下降幅度有收窄趋势。
2. 毛利率波动中下行,态势仍不明朗
网安行业近五年的单季度毛利率最高点出现在2023年Q3的62.8%,之后进入波动下行趋势,2024年全年未超过60%,2025年Q1Q2虽有提升势头,但2025年Q3的毛利率同比继续下降2个百分点,整体态势仍不明朗。
3.扣非净利润弱修复,下行压力略有缓解
行业扣非净利润同比在2021年进入下降趋势,但2025年Q1、Q2、Q3的增速分别达到22.7%、10.9%、13.7%,呈现连续正增长态势;但由于安全行业的利润大部分集中在Q4,且目前单季扣非净利润仍为负值,所以盈利质量仍需验证。
4. 研发、销售费用持续收缩,为利润修复提供空间
研发和销售费用是网络安全行业支出的两大费用项目,通常能占到四项费用的80-90%以上,行业整体费用的投入进入收缩阶段,其中:
研发费用从2022Q4基本确认收缩开始,但结合AI快速发展对行业降本增效的作用看,研发费用下降趋势并不明朗。
销售费用收缩开始的晚一些,从2024Q1才正式确认收缩开始,在2025年出现收缩减缓的趋势。
5. 应收账款及票据首度持续两个季度正向回款
行业整体应收账款及票据的单季度增长幅度在2023年--2024年显著放缓,但每年Q2-Q4仍维持一贯的增长;2025年Q2、Q3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减少的季度,说明厂商的回款管理成效显现,回款压力边际缓解,资产质量出现修复。
6.经营性现金流弱修复
网安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在2023年和2024年回正,但每年的Q1-Q3一贯为负值,但在2025年的Q2和Q3,出现近五年来的首次转正,说明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弱修复。
二、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后期——弱修复阶段
行业下行周期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呈现显著财务特征差异:
阶段 | 核心财务特征 |
下行初期 | 收入增速显著放缓,企业仍乐观扩张(费用、投资不减) |
下行中期 | 收入增长由正转负,盈利全面恶化,企业被动收缩(砍费用、甩资产) |
下行后期(修复阶段) | 收入降幅收窄,盈利边际改善,企业从“被动止损”转向“主动修复” |
触底回升期 | 收入同比转正且加速,盈利与现金流全面改善,进入新扩张周期 |
结合上述财务分析来看,若以“收入同比转正、盈利规模持续扩张、现金流稳定为正”作为触底标志,当前行业仍处于“下行尾声的弱修复阶段”,距离完全触底仍需观察后续收入端的持续性改善、盈利质量的实质性提升以及现金流的稳定转正。
这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是“局部修复但未全面复苏”—— 盈利、资产质量的改善是“修复性”的,而非“扩张性”的,收入与毛利率的下行趋势仍未完全逆转,细节表现为:
企业行为层面,①从 “盲目扩张” 转向 “精细化管理”,聚焦核心业务与高毛利产品,主动收缩非核心板块;②优化应收账款管理,通过谈判、催收等方式降低坏账风险,改善资产质量;③控制销售与研发费用的无序增长,将资源向 “投入产出比高” 的环节倾斜;
行业格局层面,中小企业因现金流压力加速出清,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
外部环境层面,资本对行业的投入从 “野蛮生长” 转向 “价值投资”,更关注企业的盈利质量与现金流稳定性。
三、下行周期修复阶段的典型风险
虽然网络安全行业的已经进入下行周期的修复阶段,但仍面临较大的风险,以下列举三大典型风险,需要企业提起足够重视。
1. 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伪修复”风险
当前行业的利润修复是“成本收缩”带来的短期效应,而非下游需求的实质性扩张,若客户预算持续收缩,行业可能陷入“盈利修复但收入持续下滑”的“伪修复”阶段,企业仍将承受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2. 行业分化加剧的“马太效应”风险
网络安全行业在修复阶段可能出现“马太效应”分化—— 头部企业凭借现金流、技术壁垒整合市场,中小企业则因资金链压力加速出清。这种分化可能导致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尾部企业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3. 成本刚性与盈利弹性不足的风险
网络安全行业对销售和研发的依赖较高,因此销售和研发费用的收缩存在刚性底线,如核心技术研发不能停、基本市场推广需维持,若收入修复速度慢于成本刚性下降速度,企业可能再次陷入盈利恶化。
四、行业底部区域的有效信号
1.大国博弈下的刚性需求
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空间作为新兴的战略领域,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必将导致国家在网络安全上加大投入,及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以提升自身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2.网络攻防激烈度不断升级,安全关注度持续提升
近期,国内一些列科研机构及安全公司遭受了网络攻击,犯罪团伙及APT攻击色彩均有,相关机构后续必然采取加强网络安全防御的措施。
3.人才流向AI,挑战中藏机遇
近年来,网络安全行业人才流向AI等更热门领域的现象愈发明显,这对网络安全行业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安全防护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但同时,人才转型也将促进网络安全与 AI 技术的融合,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AI 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威胁检测和更智能的防御策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水平。
4.政策吹东风,市场环境有望规范
2025 年 10 月28 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一政策的出台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网络安全产业深受 “低价中标” 乱象的困扰。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一些企业为了中标,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报价,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偷工减料、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一政策的落地有望为网络安全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五、 春天不远,需共同创造
当前网络安全行业已进入下行后期,“春天” 并非遥不可及,但绝不能靠消极等待,需要全行业同仁共同行动。
以创新破局,夯实核心竞争力——网络安全行业的同质化是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企业唯有发明更有效的技术,开发出更优质的产品与解决方案,靠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良性竞争,激活行业活力——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避免因恶性竞争造成客户预算被迫紧缩。逼死同行、坑死客户、害死自己的多输局面不应该出现。
协同合作,共抗安全威胁——单个企业的力量有限,行业内需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互通经验,形成协同效应。唯有抱团发力,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为行业发展扫清障碍。
网络安全行业正站在关键转折点,挑战仍在,但机遇更值得把握。
只要全行业坚定信心、坚持创新、坚守良性竞争,就一定能迎来发展的春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打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而努力。
(2025.11.06数说安全发布)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