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7日,若文章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胡德斌称不仅在AI手机银行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后续也将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运营效率等各个方面全面拥抱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5月7日,上海银行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该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提到,以文字识别、人脸识别为代表的小模型在上海银行已经全面布局,并且已经在普惠金融、消费金融、提升运行效率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Deepseek发布之后,上海银行第一时间进行部署,目前也在各个领域产生了一些实际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上海银行推出业内首个AI原生手机银行。据悉,与现有App中“嫁接”AI功能的传统模式不同,其大胆打破固有功能界面,以全新的对话交互模式亮相:用户只需发出语音或文字指令,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理财咨询等操作便可完成,实现了从底层架构到用户交互界面的革新。胡德斌表示,该行不仅在AI手机银行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后续也将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内部运营效率等各个方面全面拥抱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据《智探AI应用》了解,上海银行2024年报中透露了更多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内容。该行提升数智化经营水平。建立数据BP(业数工坊)工作机制,深化业数融合,协同业务部门和分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运用大小模型重塑智能客服流程,知识检索效率提升60%,准确率提升80%;构建精准零售客户画像和营销模型,全渠道线上线下协同精准营销,长尾客户AUM净增超600亿元;持续推进数字员工体系建设,累计上岗超400名数字员工,节约人工超40人年。在AI大模型方面,开展AI基础能力建设,培育人机协同的新型工作模式。构建大模型创新生态,落地DeepSeek、Qwen等系列模型本地化部署,加速以DeepSeek等大模型为核心的AI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大小模型协同方式对客户营销、客户服务、风险控制、行务运营、经营管理等业务流程和功能等进行升级再造,运营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有序推进基于大小模型的智能手机银行研发,打造可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交互的个人手机银行服务。另外,近期,上海银行“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公文文档校验方法及系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该方法中,通过解析并转换不同格式的文档为统一文本格式,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分块,人工智能识别模型捕捉上下文关系,生成文本特征向量H,并结合源数据Metadata,获取源数据特征向量M,随后,结合文本和源数据特征向量生成综合特征向量F,使用孤立森林算法法进行异常检测,获取异常得分A,提高了敏感信息识别的准确性。通过综合计算获取文档敏感风险评分R,并根据文本序列计算动态调整的风险阈值O,确保识别的精确性和实时性。最终,通过对比评估生成校验报告,完成敏感信息检测和风险评估,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处理建议,实现文档的全方位管理。智探AI应用交流群,有兴趣的朋友请添加群主:cosmic-walker 备注:公司+姓名+职务+AI入群。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ZhouSa.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