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中国数据空间市场分析,2025》。IDC预测,2025年中国可信数据空间市场规模为30.4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数据空间占比超过56%,但随着数据要素的深化应用,行业数据空间和企业数据空间的增长预期将远超城市市场空间。
IDC认为,数据要素市场处于市场早期,对技术提供商没有明显的利润空间,但作为未来长远的业务转型的基础,技术供应商保持适度投入,基于自身业务方向、技术能力、市场需求进行方案、场景开发。其次,针对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应发挥大模型在数据空间中的作用,结合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实现数据治理自动化,推动数据标识、语义发现、元数据识别等智能处理,自动匹配利用数据API进行调用,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和互操作性。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孙吉峰指出,数据空间前景广阔,随着国家数据局促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和利用,预计2025年城市数据空间市场会快速增长;但随着数据要素的深化应用,行业数据空间和企业数据空间的增长预期将超过城市市场空间,市场存在极大的想象空间。
数据空间处于探索期,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数据空间虽然早在2020年欧洲就开始建设,但大多数处在方案和试点阶段,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欧盟的数据空间更注重将各方链接起来,提供一个数据交互和清算的控制能力,更像一个数据集市;中国的数据空间注重空间的运营,会注重管控能力,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实体基于业务需求建设,但由于数据的定价、交易、盈利等机制不够清晰,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数据空间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国家数据局促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和利用,将推动数据空间的发展。一方面政府主导的城市数据空间项目,传统的一体化数据平台无论在城市治理还是行业应用中,通常依赖于定期的数据汇聚或通过API接口实现的数据联接,在数据空间的新框架下,这种模式将被彻底革新,通过搜索和发现即可直接利用数据空间进行高效的对接与开发,极大地提升数据发现与使用的灵活性及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基于数据空间对原有的基于数据的产业链进行重构,以及特定领域的需求,数据空间市场会迎来一个较大的跃进。
数据空间技术层面的创新是信任机制的建立。当前数据市场供需不旺,主要原因对数据流通的不信任。数据空间是安全的数据供应链,在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之间建立和维持信任关系,技术层面包括数字身份、数字凭证、动态信任管理等,对于数据空间中的用户、机构、数据、产品进行标识,建立动态的信任规则,建设可信的数据交互平台。
城市数据空间,基于政策驱动和政务服务数字化提升,数据空间将升级为主要的数据交互方式,主要场景包括政务数据共享、公共数据开放与授权运营、数据流通交易。
· end ·
来源 | 智通财经
责任编辑 | 赫敏
声明:本文由工业安全产业联盟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号:ICSISIA)转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如需合作或咨询,请联系工业安全产业联盟平台小秘书微信号:ICSISIA20140417
往期荐读
重磅 |
2025两会必看丨
工信部丨
干货丨
DeepSeek分析丨
白皮书丨
荐读丨
干货丨
荐读 |
工信部丨
关注丨
电力安全|
工信部等十三部门丨
关注丨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