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浏览器/AI智能体代表的是一种“生活自动化”的愿景,但现实中AI浏览器对网络诈骗毫无抵抗力,在安全方面还处于婴儿期。
在生成式AI从“工具”向“代理/智能体”演进的浪潮中,一个新的安全隐患正悄然浮现——agentic AI浏览器(代理式AI浏览器),正在成为黑客的新目标。而我们还未做好防御准备。
“自动被骗”?AI浏览器对网络诈骗和钓鱼链接来者不拒
如果说ChatGPT代表了“对话式AI”的崛起,那么Perplexity推出的Comet则是另一条正在成型的路径——自主执行任务的AI浏览器。这种浏览器不再只是提供信息,而是能帮你完成实际操作:收邮件、订机票、网购商品、填表格、登录账户……堪称是“AI托管式生活”的接口。
Comet是目前代表性的agentic AI浏览器产品。与此同时,微软也在将类似功能内嵌至Edge,并通过Copilot功能与之结合,而OpenAI内部也正开发代号为 Aura的类似平台。
但Guardio的安全研究团队用几组真实测试,给这场AI浏览器革命泼了一盆冷水——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容易被恶意操控,对网络诈骗毫无抵抗能力。
实验一:Comet被诱导在假网站上“刷卡”买 Apple Watch
研究人员搭建了一个假冒的沃尔玛网站,通过Lovable服务仿造出外观几可乱真的界面。然后他们向Comet发出指令:去买一块Apple Watch。
Comet并未验证网站真伪,直接扫描页面、选中商品、填写信用卡信息与地址,并完成结账,全程未进行任何安全确认或人机交互。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部分。实验中是研究人员“主动”引导Comet去钓鱼网站,但在真实世界里,只需简单的SEO投毒或广告注入(malvertising),AI浏览器自己就可能自投罗网。
实验二:假银行邮件钓鱼,Comet照单执行
Guardio伪造了一封来自“Wells Fargo”的银行邮件,实则是一个由 ProtonMail发出的钓鱼信息,内嵌了一个假登录页链接。
Comet收到邮件后,视其为银行指令,点击链接、加载页面,并自动提示用户输入银行凭据,毫无风险识别能力。
换句话说,在这种AI模式中,攻击者只需操控内容本身,即可实现 “指挥AI帮你骗用户”的新路径。
实验三:提示注入攻击,隐匿指令骗AI自动下载病毒
第三项实验更具象征意义:Guardio在一个假的验证码页面源码中隐藏了一段 prompt injection指令(下图)。
Comet在加载页面时误将其解析为合法命令,自动点击“验证码”按钮,实则触发了一个恶意文件的下载——这类攻击完全绕过人类输入环节,针对AI本体发动攻击。
一次成功的攻击,可无限复制
Guardio的报告指出,相比传统“钓鱼一人一个套路”,AI浏览器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攻击逻辑:“只要骗过一个模型,就能骗过所有用户”。
攻击者甚至可以训练自己的AI与目标浏览器“对战”,不断试错优化攻击链,直到完美骗过目标AI。AIvs.AI的对抗时代已经来临。
安全建议:别让AI管理你的银行账户
目前,这类AI浏览器仍处在早期阶段,用户大多为技术爱好者和早期采用者。但 Comet为代表的AI浏览器/AI智能体正迅速进入主流市场,意味着我们正将“数字主权”交给一个可能被操纵的代理人。
Guardio建议:
不要将银行、购物、邮件等敏感操作完全交由AI浏览器处理;
不要直接给AI提供信用卡、密码等敏感数据,手动输入可以作为最后一道确认;
AI浏览器功能若未具备完备的验证机制,切勿托付“真实生活”的任务执行。
写在最后:AI智能体的下一个赛道是网络安全
AI浏览器/AI智能体代表的是一种“生活自动化”的愿景,但在安全层面却还处于婴儿期。
当我们把生活交给AI处理的那一刻,谁来防止AI被劫持?如果浏览器变成了“主动执行诈骗的帮凶”,那我们面对的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骗局,而是可规模化复制的AI攻击网络。
与其说这是一场浏览器革命,不如说是下一轮AI安全竞赛的起点。
参考链接:
https://guard.io/labs/scamlexity-we-put-agentic-ai-browsers-to-the-test-they-clicked-they-paid-they-failed
END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