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9月17日,CCS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成都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AI+网信安全"技术交流活动在中国-欧洲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让智能更安全,让安全更智能"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机构、学术界、产业界的权威专家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安全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方向。
技术交流活动由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创新联盟人工智能安全工作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安全治理委员会等单位指导。《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部联合主办,启明星辰、长亭科技、思维世纪科技协办,无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殿中、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副主任张涛、中国移动集团网信安部副总经理卫植做了致辞发言。《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编委会委员姚远、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周学立、四川移动副总经理金寒、成都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谭世海、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数据安全处处长肖明阳、《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社社长位华、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彭海朋、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集团网信安部处长张峰、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安全与具身智能部主任石霖、中国移动集团网信安部副处级高级专家江为强等嘉宾出席。
成果发布:重磅推出,引领行业新标准
本次技术交流活动集中发布了多项推动“AI+安全”融合发展的重要行业成果,涵盖从技术标准到实践案例的多维度创新:首次亮相的《AIIA先锋案例“AI+安全”赛道创新成果》,系统梳理了国内AI安全应用的标杆实践,为行业落地提供参考;《网络安全大模型暨大模型一体机安全评测成果》发布评测结果,为产业技术选型提供依据;《智慧城市低空应用人工智能安全白皮书》聚焦低空经济场景,提出端到端AI风险防控方案;《中国移动大模型安全产品能力集》创新性采用“以AI对抗AI”理念,构建覆盖模型全生命周期的防护体系;《政务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则依据最新国家标准,形成一体化安全防护框架;《智能开发与安全一体化平台“码力”》致力于实现AI编程与代码安全的深度融合,推动“开发即安全”理念落地。这些成果从案例示范、技术标准、行业应用和安全开发等多角度,为构建智能时代安全防线提供了系统化支撑。
技术交流活动还同步启动了"AI+网信安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旨在挖掘和推广行业最佳实践,促进创新成果落地应用。
主题分享:智慧碰撞,探索技术新路径
在主题分享环节,多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技术洞见。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集团网信安部处长张峰分享了具身智能行业趋势及存在的各类新型安全风险,并以大脑、小脑、身体和神经四维度架构为基础,提出具身智能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思路,为具身智能安全发展指明了技术路线。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安全与具身智能部主任石霖从理论层面深入阐述了安全与AI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他指出,安全是AI技术健康发展的前提,而AI又是提升安全能力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促进、协同演进,为AI技术在关键领域的落地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彭海朋从技术研发角度,分享了大模型安全前沿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AI技术的飞跃,催生了AI安全的新战场,并提出了“从防御理念重构、驱动机制变革、价值范式迁移、设计哲学突破”四大观点,推动智能安全范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未来智能安全能力建设。
企业代表们也分享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涛深入分析了大模型时代面临的安全新挑战,系统介绍了启明星辰AI安全能力体系建设实践。他从监管侧、用户侧和大模型服务侧三大视角出发,详细阐述了大模型应用安全的"新三件套"实施方案,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安全建设思路。
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AI安全开发产品线总监谭阳阐述了智能开发与安全融合的创新路径,长亭码力平台是面向AI时代的智能开发与安全一体化平台,创新性地将AI编程与代码安全深度融合。平台提供双模式智能编程:IDE环境下的智能补全、智能生成模式,以及AI工程师模式。同时构建"预防-检测-修复"的代码安全防护体系,通过智能开发与安全的融合,实现AI时代"代码生而安全"的目标。
天融信科技集团助理总裁谢琴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安全挑战,天融信提出“AI +安全”双轮驱动理念,并通过安全智算基础设施为双轮体系提供快速落地支撑,推出天问安全大模型、大模型安全网关、内生安全的智算云平台等产品,开展了一系列AI+安全的创新实践。
成都思维世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江中立聚焦数据安全领域,他指出,数据安全虽有法规及安全能力支撑,却深陷 “底数不清、风险难评、防护虚设” 的难题,而AI正成为破局关键。思维世纪通过两大实践阐述 AI 核心价值:一是替代传统人工,实现风险评估的智能化升级;二是通过AI赋能策略有效性验证,以拟真测试穿透 “纸面上的安全”,最终构建 “评估 - 验证 - 优化” 智能闭环,让数据安全从静态防护走向动态进化。
印信数安(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荣辉则聚焦私有云环境,深入解析AI在商用密码的密钥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动态访问控制与持续认证、密码运营智能化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阐明AI如何使密码体系从“静态、被动、基于策略”的密码防御体系,升级为“动态、主动、基于风险”的智能密码免疫系统,从而更好地保护数字资产,并探讨在安全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的最佳实践。
供需对接:促进合作,推动产业新发展
技术交流活动最后举办的"AI+网信安全"新型技术、产品服务供需对接会,为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了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中国移动九天研究院高级安全技术专家梁双春、民航成都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副总监马勇、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明峰、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现强、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I安全规划总经理李沁霖、亚信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兼人工智能安全实验室主任杨婷等参与讨论。
本次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创新解决方案与实践经验,为推动AI技术与网信安全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向。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标准规范、深化产业合作,共同构建智能时代网络安全防护新体系。
分享网络安全知识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欢迎关注《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官方抖音号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倾力推荐
“企业成长计划”
点击下图 了解详情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