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作战,是现代战争中最复杂、最危险、也最具战略价值的作战形式之一。它要求海、空、陆三军以及支援力量在时间与空间上高度协同,从敌占海域投送兵力并在敌岸建立立足点,继而支撑后续作战或实现战略目标。纵观历史,从诺曼底登陆、仁川登陆,到福克兰海战和太平洋岛屿战役,两栖作战反复证明:成功的登陆不仅需要强大火力支持和精确情报,更依赖于周密的计划、坚实的后勤保障与临机应变能力。
本研究以两栖作战为中心,系统梳理其概念、类型、指挥体制、计划准备、行动实施、火力支援、防护、情报通信与保障等要素。本报告指出,现代两栖作战已不再是单纯的“上岸夺滩”,而是走向跨域一体化——远程火力、空天感知、电子与网络战、无人系统、弹性后勤等新能力共同重塑两栖作战的方式与节奏。尤其在印太、北极等战略要地,未来两栖行动将面临更高的复杂度:对手具备更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精确火力覆盖更深,海域与岛屿防御更为坚固。
因此,本研究强调,决策者必须把两栖作战视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战略意图与登陆目的定义,到选点、编成、训练、火力整合、情报保障、通信互操作、登乘装载与机动、滩头作战与岸上扩大,再到持久保障和撤离,每一环节都不能孤立。两栖作战的未来,是对“速度—信息—协同—持续能力”的极致考验。读者在下文将看到按章节整理的要点提炼、历史案例反思、现代技术影响及对未来作战的具体启示,便于快速把握两栖作战的全貌与关键变量。
《JP 3-02 两栖作战》来源2025蓝军开源情报,精品译文448页,共计18.9万字,如需购买更多报告及情报数据库,请联系微信:lanjunqingbao2081。
这是蓝军开源情报的第 415 期分享
编译 l 所长007
来源 l 蓝军开源情报(ID:Lanjunqingbao)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Lanjunqingbao2081)
第一章 两栖作战概述
本章系统阐释了两栖作战的基本定义与特征。两栖作战是最复杂的军事行动之一,它要求海、陆、空力量的高度整合,从海上投送兵力,在敌方海岸建立登陆场。本报告指出,两栖作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制海制空权的掌握、联合指挥与情报保障的完善,以及后勤与持续作战能力的可靠。历史案例表明,两栖作战风险极高,但一旦成功,往往能对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图I-1. 两栖作战各阶段
第二章 两栖作战类型
本章总结了五种主要类型:袭击、佯攻、突击、撤退以及危机应对。本研究认为,袭击与佯攻强调突然性与欺骗性,突击是最复杂、风险最大的形式,撤退考验部队在压力下的组织力,而危机应对则展示两栖部队的灵活性与多任务能力。不同类型往往相互交织,例如突击行动常以佯攻或袭击作为前奏。
在2012年泰国合作待命训练期间,一辆泰国皇家海军中型战术车辆从隶属于泰国皇家海军两栖作战与战斗支援勤务中队的785号通用登陆艇驶上海滩,参与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响应训练演习。
第三章 指挥与控制
本章重点分析了两栖作战中的指挥链条与联合协调问题。两栖作战涉及海军、陆军、空军及多国部队,指挥关系复杂。本报告指出,统一指挥是前提,而灵活分散的执行是保障。现代条件下,跨军种与多国协同要求高度的信息互通与通信互操作性。本研究强调,分层授权与分布式指挥,是应对复杂战场环境的有效方式。
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为作战区域内近距空中支援飞机提供初始安全通道、雷达控制和监视保障。
第四章 计划阶段
本章详细介绍了计划的核心环节,包括登陆地点选择、梯队编组、火力与后勤支援安排以及中止与撤退条件。本报告认为,周密的计划是两栖作战成败的关键。现代计划需纳入气象、潮汐、电磁环境、网络空间作战等因素,必须进行系统风险评估。本研究指出,演练是计划可行性的检验,计划必须包含灵活的调整空间。
第五章 装载、演练与机动
本章强调了从部队装载到集结出动再到战区机动的全过程。本报告指出,装载顺序直接影响登陆波次的战斗力,演练是磨合协同、验证方案的重要途径,机动阶段要求隐蔽、快速、灵活,避免被敌方侦察发现。本研究认为,演练不仅是训练,更是检验与改进作战方案的唯一途径。
第六章 行动阶段
本章是全书重点,描述了登陆前准备、火力压制、登陆实施与滩头扩展的全过程。本报告指出,行动阶段是风险最高的环节,登陆部队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突破敌方防御并建立稳定立足点。初始波次的成功决定整个作战的走向。本研究强调,滩头扩展与内陆连接是保障长期战果的核心。
两栖预备群以编队形式航行。
行动阶段是两栖作战中最关键、最危险的部分,直接决定整个行动的成败。本报告指出,行动阶段的核心目标是确保登陆部队突破敌岸防御,在极短时间内建立滩头立足点,并逐步扩展至纵深,进而形成稳定的战役平台。
在登陆前,必须依托海空火力和电子战手段削弱敌方防御。远程导弹和舰炮对敌岸纵深实施打击,航空兵与无人机则执行近距压制和实时侦察,确保登陆梯队在最小损耗下接近滩头。本研究认为,现代行动中,火力准备与电子压制同等重要,能够有效扰乱敌军的通信与指挥节奏,为登陆赢得时间窗口。
登陆通常分为多个波次。第一波以轻步兵和突击队为主,目标是快速夺取滩头要点并建立初始阵地;第二波携带装甲与重火力,负责稳固滩头并扩大战果;后续波次则带来主力与补给,逐步构筑滩头港口或简易补给节点。波次衔接需要严格的时间控制,稍有迟缓便可能被敌军反扑切断。本报告指出,登陆波次的成功率与潮汐条件、障碍清理进展、敌方反应速度密切相关。
滩头争夺的关键在于速度与纵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夺占制高点、交通节点和火力阵地,防止敌人组织有效防御或反击。工程部队与扫雷力量同步展开,清除岸滩障碍与雷场,为后续登陆创造通道。与此同时,必须尽快建立临时补给和医疗节点,保证弹药、燃料与战伤救护不断链。本研究强调,滩头如果无法迅速扩大并与后方形成补给联系,登陆将失去战略意义。
敌方常以水雷、反舰导弹、岸炮和潜艇等手段进行反登陆作战。应对之策是建立多层防护:海空防御体系护航登陆梯队,水雷扫除与反潜巡逻保障航道安全,电子干扰与无人侦察削弱敌人反击能力。伤员后送与医疗体系同样必须在滩头快速运转,以稳定士气和保持战斗力。
本报告总结,行动阶段的胜负关键在于“速度、火力、协同、保障”四要素的高度统一。现代两栖作战更强调跨域联动:无人机实时侦察、精确制导火力压制、分布式通信与快速工程保障,共同决定能否在敌对环境中成功登陆并保持作战持续性。
第七章 火力支援
火力支援是两栖作战的支柱。本章分析了海军舰炮、舰载机、远程导弹、火箭炮及地面火力的协调使用。本报告指出,联合火力必须实现多维度覆盖与实时调配。现代条件下,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提升了火力的精准度与杀伤力。本研究认为,火力支援不仅掩护登陆,还要打击敌方纵深,塑造整个战场环境。
第八章 防护
防护是确保登陆成功的重要保障。本章强调了防空、反导、水雷对抗、反潜与电子战的作用。本报告指出,登陆部队在运输与登陆阶段最为脆弱,必须依赖立体防护体系。本研究认为,未来防护将更多依赖主动防御系统、无人化装备和信息战,确保部队安全登陆并巩固滩头。
第九章 情报与通信
情报与通信是两栖作战的“眼睛与神经”。本报告指出,情报必须覆盖敌方部署、地形、潮汐、气象等,通信系统必须具备跨军种兼容与抗干扰能力。本研究认为,现代条件下,情报来源多样化,通信链路复杂化,保障实时共享与加密传输是胜负的关键。分布式通信与备份链路是现代作战不可或缺的保障。
图IX-1. 通信系统支援计划
第十章 保障
本章全面解析了后勤、医疗、维修与工程保障的重要性。本报告强调,登陆初期依赖海基保障,随后必须建立岸基节点,形成持久作战能力。本研究指出,现代保障体系越来越依赖自动化、无人化与预测性维护。后勤保障不仅是“输血”,更是能否打赢持久战的核心。
通过十章分析可以看出,两栖作战是一场“系统工程”。本报告认为,未来的两栖作战将更加注重跨域协同、信息优势、无人化与智能化,以及后勤韧性。本研究强调,唯有将两栖作战视为一个涵盖战略、战役与战术的整体系统,才能在未来高强度冲突中保持优势。
《JP 3-02 两栖作战》
目录
执行摘要1
1.指挥官概述1
2.两栖作战概述1
3.两栖作战的实施1
4.两栖作战类型2
5.指挥与控制3
6.计划阶段7
7.装载、演练和机动10
8.火力支援12
9.防护12
10.情报与通信14
11.持续保障15
12.结论15
第一章 两栖作战概述16
1. 概述16
2. 两栖作战的实施17
3. 应用19
4. 两栖作战类型20
5. 两栖作战的特征22
6. 能力24
7. 发起两栖作战24
8. 部队收拢与集结26
9. 两栖作战阶段28
10. 终止两栖作战30
第二章 两栖作战类型33
1. 概述33
第一节 两栖袭击33
2. 概述33
3. 两栖袭击的规划与实施37
第二节 两栖佯攻41
4. 概述41
5. 两栖佯攻的规划与实施43
第三节 两栖突击45
6. 概述45
7. 两栖突击的规划与实施46
第四节 两栖撤退54
8. 概述54
9. 两栖撤退的规划与实施55
第五节 两栖部队对危机应对和其他作战行动的支援56
10. 概述56
第三章 指挥与控制68
1. 概述68
第一节 总体指挥与控制69
2. 联合部队司令官69
3. 两栖部队编成76
4. 两栖特遣部队77
5. 登陆部队83
6. 其他部队87
7. 作战区域88
第二节. 水面和水下作战的指挥与控制90
8. 复合作战91
9. 水面部队的指挥与控制92
10. 反潜作战部队的指挥与控制93
11. 海军水雷战部队的指挥与控制94
12. 水面舰岸输送的指挥与控制95
第三节. 空中作战指挥与控制99
13. 联合空中作战99
14. 防御性制空作战100
15. 两栖作战中的空域控制102
16. 海军战术空中控制中心105
17. 空中舰岸输送109
18. 海军陆战队战术空中指挥中心109
19. 从战术航空控制中心向战术航空指挥中心的转换111
20. 航空指挥控制程序与协调113
第四节. 岸上作战指挥控制114
21. 概述114
22. 登陆部队组织转换115
23. 登陆部队指挥控制执行118
第四章 计划阶段121
第一节 概述121
1. 引言121
2. 两栖作战计划基本原则121
3. 计划指令123
4. 计划方法123
第二节 两栖部队决策124
5. 主要决策124
6. 支援决策129
7. 其他决策和行动137
8. 作战评估141
9. 作战环境144
10. 超视距考量146
11. 海基作战考虑因素151
第三节 机动与区域152
12. 机动计划职责152
13. 海上航线153
14. 集结区155
15. 海区156
16. 通过期间的协调160
17. 接近作战区域160
18. 近岸机动162
第四节 舰岸输送163
19. 职责与计划制定163
20. 水面输送169
21. 空中输送173
第五节. 登陆计划174
22. 登陆计划概述174
23. 两栖特遣部队指挥官,文件179
24. 登陆部队指挥官文件182
第六节. 其他规划考虑事项190
25. 概述190
26. 化学、生物、放射和核环境下的作战190
27. 电磁频谱作战195
28. 网络空间作战197
第五章 装载、演练与机动198
第一节 装载阶段198
1. 概述198
2. 职责200
3. 组织编成203
4. 装载规划207
5. 装载与配载考量214
6. 装载计划、装载编组与舰船分配及装载方案220
7. 集结、登载、装载区域和装载点222
8. 装载准备225
第二节. 演练阶段232
9. 概述232
10. 演练要求234
11. 演练计划234
12. 演习安全236
第三节. 机动阶段238
13. 概述238
14. 登陆部队梯队编成238
15. 运输方式240
16. 机动组织241
17. 两栖部队在联合部署程序中的一体化245
第六章 行动阶段248
第一节. 作战环境的准备与塑造248
1. 概述248
2. 隐蔽部队248
3. 支援作战251
4. 两栖先遣部队作战行动254
5. 登陆前作战256
6. 行动阶段的组织与指挥关系258
7. 登陆最终准备262
第二节 规划与执行263
8. 舰岸输送的实施263
9. 登陆期间的海军火力支援268
10. 登陆部队岸上作战行动269
11. 辅助登陆272
12. 重新装载和部队重新集结273
第七章 火力支援276
第一节 概述276
1. 概述276
2. 职责277
3. 作战程序277
第二节 规划与执行282
4. 计划制定282
5. 海军水面火力支援286
6. 非致命效应火力打击291
7. 攻势空中支援292
8. 地面火力支援296
9. 多国协同考量297
第八章 防护298
第一节 概述298
1. 概述298
2. 防护措施298
第二节. 水雷对抗措施以及障碍物清除和规避299
3. 水雷对抗措施和障碍物规避或突破299
4. 反登陆学说300
5. 职责302
6. 规划与执行303
第三节. 两栖特遣部队防御309
7. 空中作战309
8. 水面作战310
9. 反潜作战316
10. 登陆部队对两栖特遣部队防御的支援318
第九章 情报与通信321
第一节. 情报321
1. 引言321
2. 规划与执行322
3. 多国情报考量329
第二节. 通信支援332
4. 概述332
5. 通信职责332
6. 通信计划考虑因素334
2. 多国协同考量344
第十章 保障347
第一节. 概述347
1. 概述347
2. 职责349
第二节 规划与执行351
3. 作战勤务支援351
4. 关键构念354
5. 卫勤保障计划357
6. 登陆部队支援分队363
7. 工程作战369
8. 岸上后勤和海上预置作战372
9. 作战后勤部队规划374
10. 登陆部队后勤规划374
11. 登陆部队维修保养规划378
12. 登陆部队运输规划380
附录A 突击后续梯队383
1. 概述383
2. 组织与职责385
3. 计划制定和执行考虑因素388
附录B 复合作战条令391
1. 引言391
2. 战术指挥官-复合作战指挥官与两栖特遣部队指挥官的关系391
参考文献396
1. 国防部出版物396
2.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出版物396
3. 军种出版物398
4. 多军种出版物399
5. 多国出版物400
附录E 行政管理说明401
1. 用户意见401
2. 编撰单位401
3. 替代401
4. 修改建议401
5. 经验教训402
6. 出版物发行402
7. 电子出版物发行403
词汇表404
第一部分——缩略语、首字母缩写词和首字母组合词404
第二部分——术语和定义408
👇👇
👇👇景》
👇👇
原价999元! 星球试运营期间199元! 试运营结束,恢复原价!
👇👇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