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上午,第九届(2025)国家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论坛以“智能时代的网络信息安全”为主题,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安全分会联合中孚信息等单位承办,来自党政军机关、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约30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智能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大计。中孚信息深度参与论坛组织工作,助力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并由公司解决方案中心总规划师江仁杰发表主题演讲,重磅分享基于 AI 的电磁空间安全检测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论坛环节内容丰富、聚焦前沿。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吕述望教授以《AI 浪潮下的网络安全问题》为核心发表主旨演讲,深度剖析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新风险与应对方向;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则围绕《用自主可信计算打造人工智能安全产业新生态》展开分享,从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角度,提出构建 AI 安全产业生态的路径与构想。此外,在前沿趋势探讨环节,不仅有行业专家深入交流行业动态与未来方向,来自全国的各领域企业也积极参与,带来了基于实践的前沿技术成果、应用案例与发展经验分享,进一步丰富了会场讨论维度,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互动。
中孚信息解决方案中心总规划师江仁杰以《构建基于AI的体系化电磁空间安全检测能力》为题,结合当前信息安全严峻形势、国家法规要求、行业实践痛点和现实安全需求,系统阐述了中孚信息在窃听窃视检测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品成果。
中孚信息解决方案中心总规划师 江仁杰
江仁杰在演讲中指出,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情报窃密活动日益加剧,个人智能终端泄密风险突出——据2024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数据,全国76.2%的安卓应用存在高危漏洞,其中226万款可监听通话状态、103万款可后台定位,且超半数跨境数据直接流向美国;同时专用窃听窃视设备呈现 “集成化、微型化、伪装化” 特征,而传统检测设备却面临功能单一、频段覆盖不全、误报率高、对人员专业度要求高等弊端,电磁空间安全检测工作亟待升级。
针对这一系列安全需求和行业痛点,江仁杰详细介绍了中孚信息以“多技术协同+AI快速研判”为核心技术路线,通过构建三大核心技术群,打造中孚猎影·窃听窃视检测仪,实现电磁空间安全检测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全频段覆盖的信号扫描技术
检测频段涵盖1MHz—9GHz,可快速扫描 WiFi、蓝牙、移动通信等信号并精准定位,能够识别关机状态下的苹果设备。
多源异构数据结构化整合技术群
整合红外热成像识别、音视频信号还原、内窥镜图像侦测等技术,联动非线性节点探测设备,完成多维度数据的结构化治理,为持续检测提供数据基础。
创新采用 “光斑 + 纹理 + 材质” 多维判断模式,大幅提升识别精度——低光照场景下摄像头识别率从65%升至92%,≤1mm镜头识别率从80% 提升至95%,误报率则从15%降至3%。
中孚猎影·窃听窃视检测仪不仅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更兼顾实用性、便捷性和融合性特点:设备实用全重仅1.8kg,持续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单台设备一次检测面积可达1600 平方米以上,按每间办公室30平方米计算,一个工作日可完成不少于50间办公室的检测任务,既能高效执行涉密场所电磁空间安全检测,也能为个人隐私安全提供保障。
江仁杰还透露,中孚信息正积极推进专用版本计算机保密检查系统与中孚猎影·窃听窃视检测仪的数据融合,将在军方技术安全检查中率先实现 “网电一体” 技术手段的初步整合;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产品功能,推动相关技术与党政、军工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平台的数据融合贯通,构建完善网络和电磁环境安全检测技术体系,为党政机关、央国企、军工单位提供 “宏观全局 + 微观细粒度” 相结合的体系化安全保密检测支撑。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信息安全行业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中孚信息作为联合承办单位,不仅以实际行动助力行业发展,更通过技术成果分享,展现了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未来,中孚信息将持续大力推动 AI 与信息安全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产品技术体系,为构建数字中国的体系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