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公共服务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安全不仅关乎IT系统的稳定运行,更直接关联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近年来,政务系统因技术漏洞、管理疏忽等原因引发的安全事件频发,凸显了构建适配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数据安全体系的紧迫性。
公共服务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数字化转型中,公共服务数据安全风险呈现多元特征:技术层面,云网融合、物联互通扩大了攻击面,新型攻击手段对系统完整性构成威胁;管理层面,跨部门共享导致权限分配粗放、审计机制缺失,易出现数据滥用与责任界定模糊;法律层面,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合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跨区域共享面临法律适用冲突;人员层面,安全意识薄弱与操作不规范成为“人为漏洞”,内部疏忽或外部合作方违规可能引发数据泄露。风险成因主要包括数据汇聚的“乘数效应”,加剧风险传导、技术迭代与攻击手段的“攻防代差”,以及供应链安全管理不足导致外部风险输入,形成系统性安全挑战。
公共服务数据安全应对策略
1.法律合规与制度建设:构建刚性约束框架
落实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是合规治理的基础。政务部门需依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及泄露危害,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分类管理体系,明确不同类别数据的采集范围、存储要求、共享权限与安全防护等级。通过制定数据使用负面清单,划定数据开放共享的“边界红线”,明确禁止性条款与例外情形,确保数据利用符合“最小必要”原则。例如,在深圳“数字政府”改革中,创新建立“数据使用负面清单”,明确规定教育部门不得向商业机构开放学生成绩原始数据,除非获得家长书面授权。
针对跨境数据流动,可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建立“白名单+安全评估”机制,某跨国企业在参与某市智慧交通项目时,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后,仅被允许获取脱敏处理的交通流量统计数据,而非车辆轨迹等敏感信息。完善数据安全责任追溯机制,需在跨部门共享中建立清晰的权责划分规则。通过制定数据共享协议,明确数据提供方、使用方、管理方的安全义务,包括数据用途限定、操作审计、事件处置等内容。引入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流转全程存证,确保数据使用行为可追溯、责任可界定,解决共享过程中的“责任真空”问题。例如,某中部省份在建设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时,创新引入“数据使用区块链存证”技术,任何部门申请数据时需明确用途、使用期限和责任人,数据共享行为全程上链,事后可追溯至具体操作人。
2.技术防护与动态监测:打造智能防御体系
在技术防护层面,需构建覆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的全链路安全技术架构。推广国密算法应用,加强数据加密保护;采用零信任安全架构,以“持续验证、最小授权”为原则,强化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确保用户与设备接入的合法性。针对新兴技术风险,探索量子加密、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在政务场景中的适配应用,为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可用不可见”的安全技术支撑。例如,中山市在数据开放平台中部署隐私计算节点,企业申请社保数据用于风控模型训练时,无需获取原始数据,而是在沙箱内完成计算,结果加密返回,全程数据“可用不可见”。
动态监测体系的核心是实现风险的实时感知与智能响应。通过部署一体化安全监测平台,整合多源安全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异常行为模式,识别潜在的攻击企图或违规操作。建立分级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差异化处置方案,确保安全事件的快速发现、精准定位与有效遏制,提升系统的抗攻击能力与恢复能力。
3.管理流程与组织保障:夯实全周期治理基础
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建立标准化流程。通过构建数据资产台账,记录数据的来源、类型、流向及安全属性,实现数据资源的可视化管理与动态跟踪。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将安全能力纳入第三方服务商的准入评估体系,明确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与技术要求,定期开展安全审计,避免因外部合作引入安全隐患。例如,某医院申请调用居民健康档案时,系统自动根据“数字身份证”判断其权限等级,仅开放经脱敏的疾病分类数据,屏蔽具体病史内容。
跨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成立专门的数据安全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部门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推动建立跨领域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实战化安全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磨合部门间的协作流程,提升整体安全事件处置效率。
4.人才培养与意识提升:筑牢人为安全防线
人员安全能力建设需兼顾技术素养与合规意识。一方面,开展分层分类的安全培训,针对政务人员强化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操作规范与风险案例教育,提升其对敏感数据的保护意识与异常行为的识别能力;针对技术人员与第三方服务人员,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确保其掌握最新防护技能并遵守保密义务。例如,某市在党政干部培训中,设置“AI数据安全”模块,通过模拟政务大模型泄露敏感信息的案例,让干部理解“prompt注入攻击”的危害。
另一方面,将数据安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制度约束促使相关人员主动履行安全责任,形成“全员参与、全程防控”的安全文化。
结语
公共服务数据安全是数字化转型中必须坚守的底线,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是破解安全与发展矛盾的核心抓手,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是提升防护能力的关键路径,而法律合规与人员安全意识则是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保障。
来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杂志
作者:金保信社保卡科技有限公司 潘永成 郝明启
(本文不涉密)
-END-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