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久以前,有位大学历史学教授上“百家讲坛”讲《品三国》,把听众呵了个七荤八素,媒体跟着大吹大擂说此君乃接地气之王,把严肃的历史讲得如此通俗,连老百姓都能听懂,此君为百姓普及历史知识功莫大焉。
其实,要说把历史故事讲得很通俗,非评书先生莫属。曾几何时,不识字的人都喜欢听评书。人们不仅从评书中了解历史,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仁义礼智信忠勇这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评书先生就是靠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方式混饭吃的。所以,接地气并不是什么新鲜到值得夸耀的玩意儿,他们只需把时下的流行语言、风俗和价值倾向恰如其分地注入到评书中罢了。值得注意的是:刻意追求接地气往往会堕入另一个泥沼——媚俗。
表面看《品三国》是像说评书,像是在刻意追求接地气。然而此君之手法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比评书先生来得更简单,只要读得懂《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人(包括通过借助字典能读懂的)都可以做得到,只是一般人没功夫也没兴趣去做,大学历史教授是吃这碗饭的,功夫和兴趣都有,如此而已。
那么,《品三国》所遵循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三国演义》中有的《三国志》没有,那都是假的。就这么简单,完了!
比如,《三国志》没有桃园结义,于是桃园结义是假的;《三国志》没有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是假的;《三国志》没有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假的;《三国志》没有三气周瑜,三气周瑜是假的;《三国志》没有空城计,空城计是假的……你就按照这个逻辑说评书就行了。你说,如果某退休老头儿有功夫也有兴趣,是不是可以做同样的事?常言道,高手在民间,说不定民间高手做出来的效果并不比那位大学教授差。
当然,此君毕竟是大学教授,如果说他刻意追求接地气就是为了收获大量粉丝,那就小看他了。大学教授的志向可不止于说评书这么简单,也没有普及历史知识这么单纯。
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的目的就是解构中国人心中的偶像一般的历史人物,解构掉又怎么样呢?解构掉了就可以毁掉中国人的精神偶像,毁掉了中国人心中的偶像,中国人就有失去精神家园之困惑。但人性决定了人若失去精神家园,必然寻找新的精神归宿。若中国人没有了精神家园,就会给当时的一些人(这些人是谁,相信大家心里都明白)在中国人心里重建“伊甸园”的机会。什么叫重建“伊甸园”呢?那就是:用西方历史材料重新建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给中国人植入新的精神偶像。于是,一种慕强(曾经企图殖民中国的列强)的、媚外的、依附的、洋奴的中国人的普遍心理状态就会形成,就会给曾经的列强今日的霸主对中国人实行思想殖民准备好土壤。
我们都知道,学术界普遍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约14世纪的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生活于这一时期,其创作基于历史文献与民间素材的长期积累。这里所谓的历史文献就是西晋陈寿所著裴松之所注的《三国志》,所谓民间素材就是历经魏晋至宋元时期的口头传说、话本和戏曲。罗贯中就是在整合《三国志平话》等前代作品的基础上创作《三国演义》的。
那么,我的问题是:从汉末到明初,那么多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民间为何对三国故事情有独钟?三国故事中明明曹操是相对势力最强大的一方,为何民间传说对相对最弱一方的蜀汉情有独钟?
事实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成书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人的历史形象已经在老百姓心里定格了。大致是:刘备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而诸葛亮几乎是仁义礼智信忠勇全方位的代表。这里还有一个因素:民间大致有一个共识,认为汉室才是正统的,刘备立志复兴汉室,自然符合百姓期待。
其中,诸葛亮的智、关羽的义更是达到被百姓及统治者神话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已经超越本身,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成了中国人精神家园里最耀眼的两尊道德偶像。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人的精神需要!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人在自己的祖先中树立了多少道德偶像,已经难以尽数了。
一个民族要凝聚,需要自己的精神偶像,需要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话换个角度说,要毁掉一个民族,首先毁掉这个民族的精神偶像,破坏掉这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西方利益集团对中国的思想殖民正是采用的这种伎俩。而毁掉中华民族的精神偶像,破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中国学者来做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某些中国知识分子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充当了西方利益集团的帮凶。
其实,稍微有点文学常识和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小说是人写的,里面的情节大都是作者创作的,不都是真的。尤其对《三国演义》,要想知道真相翻翻《三国志》就可以了。人们不愿意去翻,懒得去翻,就是想维护自己心里的偶像,津津乐道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宁愿信其真。真的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会去翻阅《三国志》,严肃的历史学者都会肯定曹操的历史功绩,理性的读者都可以从《三国演义》中读出曹操、孙权的雄才大略。所以,不需要读书人自作聪明地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这位大学历史学教授乘《品三国》之“雄风”立刻写了一部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中华史》。我读了它,感觉又读到一部更大的《品三国》。它把三皇五帝以来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偶像解构了个遍。一句话,中国历史上被人们崇拜的精神偶像都TMD不是东西,都是坏蛋。
我是学理科的,在课余或业余时间读了不少版本的西方人写的《世界史》。他们的《世界史》其实就是《西方史》。中国、印度都是被轻轻带过的,写中国的内容还不如写日本的多。在西人的世界史中,中国远古史是不可信的。因为甲骨文出现,他们勉强承认殷商,但夏朝他们是不承认的,尽管中国考古成果一再显示夏朝是存在的,我们的历史文献对夏朝也有清晰的描述,他们就是不承认。他们说,中国最多只有3500年可信的历史。
我们《品三国》的那位历史学教授也坚决维护西方历史学者的这一观点,说中国可信的历史最多包括殷商,此前都是传说。此君坚持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城市是文明的起点,说中华文明3500已经很夸张了。
然而,新的考古成果不断证明中国在4000-5000年前甚至更早都出现了城市的遗迹,可此君不认可。
当然,我也不想再此讨论这件事,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考古成果证明中华文明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文明。我只是想说,在我们听《品三国》这类评书的时候,笑过之后一定要坚守自己的理性,不要被别人的哗众取宠所带偏。
中华民族的精神偶像是不能拿来调侃的,更不能容忍有些人刻意毁坏他们。
最后,我特地补充一句:刚才说到底仁义礼智信忠勇这些传统道德文化我们必须去其封建糟粕,留其文明精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赋予其新意。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