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打击网络犯罪的法律框架迎来历史性时刻。本周一(10月27日),首个旨在预防和应对网络犯罪的全球性公约——《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在越南河内开放签署,首批共有72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
此举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日益严峻的跨国网络犯罪威胁方面迈出了关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步。该公约已于2024年12月获联合国大会通过,将在获得第40个国家批准后90天正式生效。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签署仪式上强调:“《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是一份强有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旨在加强我们应对网络犯罪的集体防御。它证明了多边主义在提供解决方案方面依然充满力量,并承诺任何国家,无论其发展水平如何,都不会在网络犯罪面前孤立无援。”
公约核心:填补全球电子证据与合作空白
此次签署的公约被视为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的基石,其核心价值在于为跨国打击行动提供统一的法律依据和合作渠道。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滥用正使恐怖主义、人口贩运、金融犯罪和毒品走私等犯罪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散。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执行主任加达·瓦利指出:“网络犯罪正在改变有组织犯罪的面貌,而新的联合国网络犯罪公约则为会员国提供了共同反击的重要工具。”
该公约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使预防和应对网络犯罪的行动更加高效。
公约创下五个“全球首次”
对于全球安全和执法部门而言,该公约的亮点在于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跨国案件侦办的诸多痛点,创下了多个“全球首次”:
首个全球电子证据框架 公约首次为所有严重刑事犯罪的电子证据收集、共享和使用设立了全球框架。在此之前,国际上缺乏关于电子证据的广泛共识标准,严重制约了跨国取证和司法诉讼。
首次全球统一定罪标准 这是首个将“网络依赖型犯罪”(如恶意软件攻击、DDoS等)以及网络欺诈、网络儿童性虐待和剥削、网络诱骗儿童等行为定为刑事犯罪的全球条约。
首次将“NICI”列为罪行 公约首次在国际条约层面,认定“未经同意传播私密影像”(Non-consensual dissemination of intimate images, NICI)为一种刑事犯罪行为,回应了日益严重的网络性暴力和隐私侵犯问题。
首个全球7x24小时合作网络 公约创建了第一个全球性的7x24小时联络点网络,使各国执法机构能够快速发起和响应跨境合作请求,极大提升了打击行动的时效性。
首次明确全球能力建设公约认识到并强调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追查网络犯罪和开展国际合作方面亟需能力建设,并为此提供了框架。
该公约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持续开放供各国签署,直至2026年12月31日。
目前,首批72个签署国后续必须根据其国内法律程序(如议会批准)完成“批准”。当批准国家达到40个时,公约将正式生效。生效后,缔约方会议将定期举行,以评估履约情况、加强各国能力并推动公约目标的实现。
GoUpSec点评:该公约的签署是全球网络空间法治化的里程碑事件。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各国在打击网络犯罪时将拥有更统一的“法律语言”和更顺畅的“合作渠道”。对于利用模糊地带和各国法律差异进行活动的网络犯罪团伙而言,其生存空间将被极大压缩。公约在电子证据标准上的突破,尤其值得安全行业和司法界高度关注。
^
相 关 阅 读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