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杜里尔公司创始人帕尔默·拉奇于2025年10月公开了其内部存在“中国27”战略。本文就该战略的大致内容、可能人员构成、实质目标和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安杜里尔以“中国27”为叙事锚点,将商业战略包装成国家安全紧迫性,实则借“抗中保台”之名,行攫取台湾高端产业资源、重塑美国准战时国防工业生态之实。
关键词:安杜里尔,中国27战略,拉奇,中国台湾
“中国27”战略(China 27)是美国国防科技公司安杜里尔工业公司(Anduril Industries)创始人帕尔默·拉奇(Palmer Luckey)提出的内部战略,旨在为“可能于2027年发生的台海冲突”做好准备。该战略强调所有研发和投资应以“假设中国大陆在2027年对台湾采取行动”为前提,确保相关技术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战力。
帕尔默·拉奇在中国台湾地区人工智慧学校发表演讲(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安杜里尔“中国27”战略的内容
2025年10月16日,拉奇在“Joe Rogan Experience”播客中透露他的国防初创公司安杜里尔有一个指导其一切工作的内部战略,叫“中国27”。
拉奇首次公开了这一战略,他说“我们的想法是,我们正在做的任何事情,我们正在投资的任何事情,都需要假设在2027年的某个时候,中国大陆将在台湾问题上采取行动,”他强调该战略是基于对美国情报评估,特别是对中国大陆可能在2027年采取行动的担忧。
他指出,传统防务承包商通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交付新系统,而安杜里尔则致力于开发能够迅速投入使用的技术,以应对紧迫的安全挑战。“总的来说,想象一下,如果我花费数亿美元建造一些我知道要到21世纪30年代才会投入使用的新武器系统,我会感到多么愚蠢,这是大多数专家所说的,这超出了这次行动可能发生的时间,”他说,“如果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我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无法及时派上用场的东西上,那我不是很愚蠢吗?”
拉奇补充说,他认为“攻台”不太可能是中国大陆想要走的路线。“关键是,即使是封锁,最好的威慑方式也是让(中国)台湾拥有让自己变成一只非常扎手的豪猪的能力,对吧?”拉奇说,“你希望拥有水雷战能力,使得实施封锁几乎不可能,除非对方愿意损失整个舰队。你还希望拥有导弹和反导系统,让对方无法对(中国)台湾实施封锁。”
从拉奇的发言中我们可以认为,“中国27”是基于假设的2027年中国大陆进行武力统一场景,他们自己预设的“台海冲突”是安杜里尔“中国27”战略的主舞台,而安杜里尔要做的,则是利用安杜里尔在廉价无人自主装备上的优势快速塑造中国台湾地区“以武拒统”的能力,将中国台湾地区打造为“豪猪”,从而“制止”中国大陆的进攻意图。
安杜里尔已向台湾当局交付Altius-600型无人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27”战略的可能人员构成
“中国27”战略目前的人事布局尚无太多信息,但从安杜里尔公司8月份“窜访”中国台湾地区的人事构成上看,除了帕尔默·拉奇之外还有以下几位可能与这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直接关联。
1.格雷戈里·考斯纳
格雷戈里·考斯纳(Gregory Kausner),为安杜里尔公司“全球防务高级副总裁”(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Global Defense)。此人在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并在乔治城大学获得安全研究硕士学位。其还曾为美国海军飞行员,驾驶过F-14和F/A-18战斗机,而后转任领导职务。在国防部任职期间,格雷戈里履行了负责采办与保障的副国防部长及助理国防部长职责,担任过国防部国际合作办公室执行主任,还曾是国防安全合作局副局长。在国务院,他担任过负责军控与国际安全事务的副国务卿高级顾问以及政治军事事务副助理国务卿。在参议院,格雷戈里曾是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专业工作人员。从其任职经历可以看出,此人非常熟悉军事和外交业务,对美国政府的运作逻辑有很深刻的认识,可能作为整个战略的总负责人。
2.亚历山大·张
亚历山大·张(Alexander Chang),毕业于乔治敦大学国际政治与国际安全专业,现为安杜里尔公司“台湾办公室”负责人。在此之前其担任过安杜里尔公司战术无人机产品组合的战略负责人,后担任安杜里尔Ghost无人系统业务的增长主管和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据其职务名称判断,此人应该作为安杜里尔在中国台湾地区活动的战略规划总负责人。
3.詹妮弗·波德
詹妮弗·波德(Jennifer Bird),现为安杜里尔全球防务高级总监(Senior Director)。此人本科就读于密歇根大学政治学专业与西班牙语专业,后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获国际事务硕士学位。她曾在美国国防部长政策办公室就职,主要负责海湾及阿拉伯半岛事务。后曾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和负责研究和工程的国防部副部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der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就职。从履历上推测,此人将可能负责具体战略制定工作,甚至她本人很可能就是“中国27”战略的提出者,其工作和做出的战略规划也不排除带有一定中东工作经验和偏好的可能。
4.巴巴克·西亚沃希
巴巴克·西亚沃希(Babak Siavoshy)是安杜里尔工业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是安杜里尔高级领导团队的早期成员。此人预计将协调安杜里尔在中国台湾地区活动的财务事项。
5.香农·普赖尔
香农·普赖尔(Shannon Prior)为安杜里尔副总裁兼全球传播主管(VP & Head of Global Communications),曾在美国企业“葫芦”(Hulu,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公司)就职。预计此人会参与安杜里尔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共关系业务。
简言之,安杜里尔的“中国27”战略在人事安排上可能为格雷戈里·考斯纳负责顶层协调,亚历山大·张负责“台湾办公室”日常管理,詹妮弗·波德为主要智囊,巴巴克·西亚沃希协调相关财务,香农·普赖尔负责总抓“台湾办公室”的公关事务。从“美国在台协会办事处处长”谷立言(Raymond F. Greene)同样出席相关活动来看,美国政府的“驻台机构”也将予以支持和协调。
2025年8月安杜里尔代表团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时的代表团人员构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27”战略实施与技术方向
安杜里尔根据“中国27”战略,在投资和研发的优先级上进行了调整。
首先,安杜里尔把公司所有产品、项目按“能否在2027年窗口期投入作战”进行优先级调整。创始人与高层在公开访谈中多次强调该内部原则,即任何投入与开发都要以“若2027年发生台海冲突,能否派上用场”为判据,延迟交付到2030年的长周期项目会被回收或降级。
第二,安杜里尔加速研发与部署以AI为核心的无人自主系统并推动快速量产与交付。安杜里尔强化“晶格”系统在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无人机群与防空反无系统中的应用,目标是能在冲突初期提供大量“可用”无人自主作战力量。
第三,他们聚焦海上,或者更直接地说是台海方向上相关的遏制与消耗战能力。安杜里尔在表述中把台海可能的封锁、封控情境纳入优先需求,据此强调投放可延缓或阻止封锁的海上传感与打击手段,例如海上无人舰艇、无人潜航器等可以阻碍对手远程投射的能力。拉奇在表述中有一个判断,其认为中国台湾地区“更可能面临的威胁”是“围堵或封锁”,而非单纯大规模两栖登陆。因此,安杜里尔公司侧重能在这种情境发挥作用的系统。
第四,安杜里尔的相关产品已经交付中国台湾地区,并已参与或进行了在台湾相关海域的使用与防御部署评估的测试。安杜里尔也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山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合作,在区域层面推动技术转移与本地化测试,据称已接触“7~8家(中国台湾地区)供应商”。此外,安杜里尔已经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办了办事处,其合作将长期化、高端化。
第五,安杜里尔已经明确要将产业链“去中国化”,进行供应链重构,以减少对中国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如半导体、稀土的依赖,并准备进行大规模生产能力扩张。安杜里尔高层公开表示要把国防相关关键部件的供应移出中国或降低依赖度,同时其公开财报以及访谈中也提到公司计划快速扩产以满足“2027窗口”需求。
整体上看,安杜里尔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快速推进,干涉中国内政的意图早已不加掩饰。这些动作从2024年就开始启动,我们可以推测,安杜里尔可能是到2025年才正式将这一系列行动串联为“中国27”战略。
“中国27”战略的本质
“中国27”战略包含着安杜里尔复杂的多样化动机。
首先,安杜里尔一直主打廉价、大量、快速、智能平台的建造,试图以此定位避免与传统军工巨头的先发优势领域进行竞争,并充分发挥其新质技术的比较优势。但传统军工巨头的先发优势基于美国战后秩序而形成,并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和复杂的话语体系。为此,安杜里尔必须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打开新的市场和渠道。
由此,安杜里尔紧密跟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步调,基于中美战略竞争和“制造业回流”的基轴而提出了“中国27”战略。如果基于“中国威胁论”,逻辑上美国就不能再沿用之前的采办机制,不能如同90年代以来追求少量高精尖装备,而必须按照“准战时”状态恢复对数量的追求以实现快速提高战备、满足大国间潜在武装冲突的庞大需要。安杜里尔需要做的,是强化、渲染这种威胁,从而为其夺取更大市场空间塑造适应的认知、战略和政策环境。
而在具体实施环节,安杜里尔的“中国27”战略同样为其整合乃至吸纳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软件产业提供机遇。如果考虑到特朗普政府所倡导的“制造业回流”实质上是从盟友或伙伴那里汲取优质产业资源,安杜里尔如果能够借助“中国27”战略影响政商关系,那么其也完全可能成为这些优质资源的最后掌控者。攫取中国台湾地区高端制造资源服务美国军工体系,同样是安杜里尔的目标之一。
总的来说,所谓的“中国27”战略,“中国”只是一个幌子和噱头,用来引发美国决策者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乃至恐慌,从而为安杜里尔塑造有利于新兴中小企业的美国国防工业生态、抢占相应生态位铺路。安杜里尔所需要的,是从追求高技术、高风险、大系统、大投资、长周期的传统军事工业项目,转型为低技术、低风险、小系统、大规模、快产出的准战时生产体系。安杜里尔以“中国27”为叙事锚点,将商业战略包装成国家安全紧迫性,实则借“抗中保台”之名,行攫取台湾高端产业资源、重塑美国准战时国防工业生态之实。
安杜里尔“中国27”战略示意图
“中国27”战略的影响与对策
应该承认,安杜里尔在技术能力上较为强悍,其在人工智能、无人自主平台领域有着不俗的实力。因此,安杜里尔的“中国27”战略仍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安杜里尔相较于传统军工巨头交付能力更强,且其产品政治敏感性略低,中国台湾地区能够快速获得美国的一手人工智能产品和无人自主平台技术。作为一个信息产业、半导体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中国台湾具备较好的技术消化能力。因此,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能力确实可能在短期内因为这些无人作战平台的加入而迅速提高,获得新质战斗力。
其次,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将提升中国台湾地区武装力量的指控能力,从而让一系列军事组织改革得以启动,或者以不同形式进行。目前台军的联兵营试点正面临装备短缺挑战,而新型指控系统的引入可能将让台军已有的军事改革加速,从而提高台军的军事组织效能。
再次,这种合作将可能产生“功能外溢”。这类合作往往将成为一系列合作的开始,如情报领域,台湾当局可能依托安杜里尔的“晶格”系统提高情报分析处理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与美国的情报共享水平。此外,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借由安杜里尔进一步参与美国军事工业体系的供应链,这一可能性也不能低估。安杜里尔与台湾当局的合作不可避免地将对我方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安杜里尔公司的YFQ-44A无人机(图片来源于安杜里尔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另一方面,安杜里尔与台湾当局的合作也会导致一些悖论。安杜里尔与台湾当局的合作会鼓励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产业发展,而这将提高中国台湾地区在美国供应链中的地位,反而与特朗普政府的“制造业回流”背道而驰。同时,若中国台湾地区企业进一步融入美国的军事工业供应链,事实上也会让美国军事工业的诸多环节暴露在容易被攻击和渗透的位置上,这未必符合特朗普“中美战略竞争”的战略需求。
同样的,大量廉价、性能一般化的装备是否真的可以对冲高端装备带来的技术优势,这一命题尚且悬而未决。安杜里尔的制造逻辑核心在于短期化的准战时体系重塑,但中美战略竞争和博弈恰恰是长期的,短期内的廉价、大量装备入列很可能并不能带来美国长期博弈能力的真实提高,相反完全可能挤占美国长期博弈能力所需要的资源。
无论“中国27”战略的未来影响如何,我们都可以提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
第一,我方可强化对安杜里尔供应商的制裁,特别是对参加合作的中国台湾地区企业进行制裁,并实施出口管制审查,以限制其获取大陆关键原材料和市场准入。
第二,审查我方供应环节,阻断我方企业向中国台湾地区特定供应商提供原料、技术、关键设备的渠道,从而提高对方实现相关能力的成本,延宕其项目进程。
第三,针对短期内可能强化的对岸无人力量,应加快部署反无体系,并削弱对方情报获取能力。加快探索和部署反无人集群、反水雷新质作战力量,同时进一步提高和优化我无人作战、智能情报搜集能力。
整体上,安杜里尔深度介入台海问题在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的直接影响,长期上看则不太可能真正地改变台湾问题的力量格局。但其背后美国科技右翼与国家保守主义的联合趋势,仍然值得我们保持警惕与关注。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