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估安全产品时,我们常被各种华丽的技术名词包围:“智能语义分析”、“下一代引擎”、“AI驱动”…… 但这些技术在实际运行中效果如何?为此,我在测试环境中部署了雷池WAF社区版,看看它的真实表现。
一、部署
雷池支持一键自动部署,执行如下命令即可自动完成部署:
bash -c "$(curl -fsSLk https://waf-ce.chaitin.cn/release/latest/manager.sh)"
两三分钟即可安装完:
登录管理面板配置个网站测试下
登录雷池控制台后, 进入 防护应用
页面, 点击右上角的 添加应用
按钮进行配置
配置很简单:
- 域名: 通过雷池访问该应用时使用的域名 (支持使用
*
做为通配符),注意修改 DNS 解析到雷池 IP - 端口: 雷池监听的端口 (如需配置 HTTPS 服务, 请勾选 SSL 选项并配置对应的 SSL 证书)
- 上游服务器: 被保护的 Web 服务的实际地址
本机访问雷池waf服务器的ip+端口,成功访问
配置成功后,可以看到请求数量和拦截情况等
整个过程非常丝滑,对新手极为友好,核心配置项都很容易找到,真正做到了开箱即用。
二、效果实测,三种常见攻击场景
场景一、常规WAF功能
雷池的WAF能力,感觉不必多说了,师傅们肯定都有所耳闻了,不服的师傅们,可以实测绕绕。
这个官方给出的防护效果对比
另外,我比较喜欢的一点是这个管理后台做的真不错,各种流量数据很清晰,对安全人员总结分析很方便
场景二:CC攻击防护——不只是“限频”
CC 攻击全称为 Challenge Collapsar Attack(挑战黑洞攻击),本质是 “资源耗尽型攻击”,主要瞄准 Web 服务器和应用程序。
雷池WAF可以对保护的Web应用实施访问频率限制,可以设置每个 IP 地址的请求频率和速率。当某个 IP 地址的请求频率或速率超过设定的阈值时,会自动阻止该 IP 地址的后续请求。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点是还可以开启等候室,这是专为网站设计的一套限流方案,用于解决流量高峰可能会冲垮网站服务器的问题。
设置之后,超过限额就会开启等候
雷池的CC防护,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攻击者的成本。
场景三:BOT管理——识别“非人类”流量
雷池有三种不错的BOT防护功能
动态防护
所谓动态防护,是在用户浏览到的网页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将网页赋予动态特性,即使是静态页面,也会具有动态的随机性。
开启动态防护功能后,网站的安全性将得到显著提升。它不仅能实时分析并拦截恶意流量,还能对 HTML 和 JavaScript 代码进行动态加密,确保每次访问时这些代码都以随机且独特的形态呈现:
对比以下 html 页面被动态加密前后的比较
人机验证
雷池WAF的人机验证机制会对客户端环境的综合行为进行智能评分判定,具体包括:
- 客户端源IP是否有过恶意行为记录
- 访问来源是否为真实浏览器环境
- 客户端是否存在监控或调试痕迹
- 浏览器内的键盘鼠标操作是否符合人类行为特征
- 其他相关环境特征分析 通过多维度行为分析
系统能够精准区分真实用户与自动化程序,最终实现真人用户正常访问的顺畅通行,同时有效拦截爬虫及自动化工具发起的请求。
防重放
雷池的 “请求防重放” 功能需基于 “人机验证” 功能运行。其具体机制是:用户完成雷池的人机验证后,系统会为客户端当前 Session 生成一个一次性校验签名。该签名将以 Cookie 形式发送至客户端,客户端后续发起请求时会自动附带此签名,雷池则通过校验签名是否被重复使用,来拦截重放攻击。
这对简单的重放攻击,十分有效。
三、总结
经过深度体验,我的结论是:
雷池WAF社区版非常适合以下场景:
- 中小型企业/技术团队:预算有限,但需要为Web业务提供基础且有效的安全防护。
- 开发者与运维个人:希望快速为个人项目或博客添加WAF,防范常见的网络攻击。
- 安全研究入门者:希望通过一个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实际产品来学习Web安全防护技术。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安装简单、防护有效、资源友好、免费开源。它可能无法替代大型企业所需的商业级WAF的全部功能,但它在自己定位的场景下,做得相当出色。
建议:如果你正在为你的网站或应用寻找一道轻量级的防护屏障,完全可以将雷池社区版作为首选。它能在几分钟内部署完毕,并默默为你拦截大量网络噪音和恶意攻击,让你能更专注于业务本身。
扫码加入雷池社区版交流群,一起探讨、交流、答疑: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