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保障个人信息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围绕法律合规、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防护、管理体系、人员意识五大核心维度构建防护体系,覆盖个人信息从 “收集” 到 “删除” 的全流程,同时兼顾用户权益与企业责任。
在法律层面,企业需以法律法规为行动指南,确保所有操作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 “最低要求”,避免法律风险。目前全球主流法规包括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美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等,核心合规要求需落实以下几点:
仅收集与业务相关的信息(如电商企业无需收集用户病历),且需明确告知用户收集目的(如 “收集手机号用于账号登录验证”),禁止 “强制授权”(如不授权非必要权限则无法使用 App)。
通过清晰、易懂的语言(避免晦涩法律条款)获取用户明示同意,且同意需可撤回(如 App 内设置 “隐私设置 - 取消授权” 入口);若收集敏感个人信息(如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需单独获取 “书面同意” 或 “单独弹窗确认”。
跨境合规要求:若需将个人信息传输至境外(如跨国企业总部),需满足 “安全评估”(中国《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标准合同” 或 “认证” 等条件,禁止未经审批的跨境传输。
在技术层面,技术是保障个人信息的 “硬实力”,企业需投入资源部署核心技术工具,抵御外部攻击(如黑客入侵)和内部泄露(如员工拷贝数据)。
对内部系统采用 “多因素认证(MFA)”(如密码 + 手机验证码 + 人脸识别),避免账号被盗;
对敏感数据操作(如导出用户名单),需额外审批(如部门负责人签字),禁止 “一键导出”。
部署 “数据防泄漏(DLP)系统”:监控并阻断非法数据传输(如员工试图拷贝大量用户信息到 U 盘时,系统自动报警并拦截);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实时监测服务器、数据库的异常访问(如境外 IP 多次尝试登录数据库),自动阻断攻击 ;
漏洞扫描与修复:定期(如每月)对系统、App 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如 SQL 注入、XSS 漏洞),发现漏洞后 24 小时内启动修复。
对需共享的数据采用 “联邦学习”(如多家企业联合训练 AI 模型时,数据不离开各自服务器,仅共享模型参数);
对查询数据采用 “差分隐私”(在数据中加入微小噪声,既不影响统计结果,又无法识别个人)。
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安在新媒体特别推出了宣传讲义,帮助员工认识和学习数据安全的相关内容。此外,还有如勒索病毒应急、软件供应链安全、业务连续性、应用开发安全等6篇宣传讲义免费分享。
此外,安在新媒体面向社群用户,推出“网络安全意识团购服务”,涵盖宣传素材、培训课程、威胁体验、游戏互动等,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帮助员工掌握安全要点,并提供定制化安全策略咨询。
Tina(诸子云群秘Tina)
部分展示,以作参考,更多服务,详情请洽
推荐站内搜索:最好用的开发软件、免费开源系统、渗透测试工具云盘下载、最新渗透测试资料、最新黑客工具下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